“開始。”
原本嘈雜的廣場中央忽然震顫起薩塔爾的迴響。
這是一種傳統的維族拉絃樂。
音色蒼涼渾厚,帶著沙啞深沉的質感。
帶著西域風情的駝鈴聲由遠及近傳來。
維族樂手,薩塔爾大師阿布力孜端坐在樂隊右側。
馬尾弓與鋼弦相觸。
荒漠般滄桑的泛音漸漸盪開。
獨屬於戈壁風沙的寂寥撲面而來!
音符落下,眾人心口同時巨震!
就在這時。
身著考究赭紅色錦緞長袍的中年男人手持古樸卷軸,捋著鬍鬚,緩緩踏進眾人視線。
那沉肅與昂揚並存的氣質,不遺餘力地展現著龍國文人的氣度!
配合這韻味悠揚的旋律,在場的國人不約而同的想到了一個人。
使者張騫!
《國韻》現場配以豪華的特效,觀眾所看到的甚至是在沙漠中騎在駱駝上的使團車隊,那種真實又立體的感覺,讓他們登時生出一種與歷史同頻共振的宏偉與驕傲。
兩次出使西域,促成二十六國與漢通商,一舉開啟東西方交流的時空大門!
自此。
絲綢之路傳千古,駝鈴聲聲蕩長空!
絲路的風沙還在繼續。
樂聲逐漸向上攀登,悲壯之意越來越強烈。
頭戴舊巾幘,身披襤褸漢式長袍,腰束草繩,手持節杖的老人出現了。
他合著薩塔爾顫音的節奏,弓著腰,艱難地走到眾人面前。
那象徵著漢使信符的節杖啊!
即使僅剩光禿禿的木杆,也依舊那麼堅硬筆直!
牧羊十九載。
生死置之度外,信念堅不可摧!
偉大而不屈的龍國前人,為他們鑿出了一條富庶強大的道路!
在場的人不約而同地高舉起手機,記錄下這讓他們頭皮發麻的一幕。
有時候,純音樂的表達,甚至比充沛的歌詞更富有張力。
他們天馬行空地想象著。
用鮮活的生命力去回溯華夏大國千百年前的故事!
對外國人來說,龍國的傳統民樂無疑是晦澀的,可他們罕見地悟到了那音樂壯美與雄渾。
讓他們不由對樂曲中演奏的那片廣袤土地產生了深刻的神往。
被吸引過來的路人越來越多,直到排到馬路上,堵得汽車被迫停了下來。
原本想下車破口大罵的司機將髒話憋在嘴裡,居然倚在車門旁不走了。
無人機在上空盤旋著,將這壯觀的一幕記錄在內。
薩塔爾的聲音逐漸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