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寒最近實在不想看到網上的訊息 ,反正都是他乾的壞事,看多了自己生氣而已。
但還沒等他拒絕,鄧子琪就把手機塞到了他手裡。
略帶稚嫩的聲音從揚聲器裡傳了出來。
“鄭老師,我們什麼時候能去新學校上學啊?”
“鄭老師鄭老師,新學校大不大?有操場嗎?可以踢球嗎?”
“這都不用鄭老師回答你,我知道!新學校比現在大多了,還有食堂呢!”
孩子們的語氣驕傲又雀躍,引來一片驚喜的歡呼。
“是嗎?”“真的?”“我好想快點去看看呀!”
葉寒還是把手機舉到了眼前。
簡陋的教室裡,老師面前圍著一群面容青澀的學生,或拿著書,或拿著筆,眼睛亮晶晶地,笨拙地用語言描繪對新學校的期盼。
這應該是原本應該入學百明教學點的學生。
原校舍年久失修,已經很難繼續維持下去,情況比大山村的學校更加糟糕。
如果工期沒有被耽誤的話,不久之後,百明教學點就能迎來第一批學生。
釋出影片的是鄭老師,也是當地學校參與多年的一名支教老師。
“雖然我不曾與葉寒先生見過面,但早在小太陽慈善來百明考察的時候,學校就收到了葉先生捐贈的全新書桌、教材、校服、棉被...那也是頭一次,學生在接受資助的時候沒有被拉著拍照片,寫感言,所以我始終認為葉先生並不像網路塑造的那麼可怕,相反,更值得尊敬。”
“同時,我想問問各位,當孩子連住的地方都漏風的時候,還會在意新學校是不是豆腐渣工程嗎?又或者,這所謂的‘豆腐渣 ’工程,又由誰來定義?”
鄭老師寥寥幾行的文字,卻振聾發聵。
一個人連肚子都填不飽了,又怎麼會在意能不能吃上肉呢?
葉寒心情複雜,把影片轉發給了華蘭。
“推上熱搜。”
也許,反擊的轉機來了。
但其實不需要晨星做幕後推手,影片點選量已經爆了。
之前指責葉寒的都是旁觀者,可現在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出來現身說法,他們反而無所適從。
陸陸續續有記者探訪了小太陽慈善捐造的其他十幾所學校。
甚至,之前被錄下影片的溪昌教學點的學生們也被找到。
得知資助人和老師都被誣陷抹黑,原本膽小的姑娘們也怯生生地站了出來,接受記者的採訪。
雖然原先流傳甚廣的影片已經被證實為造假,但從她們的口中,大家才得到了原來的真實版本。
有好事者甚至找到了一直被保護地很好的特殊學校。
面對記者的採訪,柳心文和從前一樣抗拒,不過得知是為了瞭解當初創辦學校的事情,柳心文還是帶著他們逛了一圈校園。
在柳家村的屈辱與壓抑,如今都在嘆息中隨風消散了。
皓皓比去年長高了不少,新剃了個寸頭,有點小少年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