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遼西郡的地方世家施家的貨。
施家在遼西可以說是龍頭家族。
祖上曾經是酒店的幫工,在學到了一定的知識和技術了以後,用自己的積蓄開了一家小食肆,慢慢的發展壯大,在遼西郡的餐飲行業是一霸。
然後又伸手到了酒水,蔬菜,肉類等行業。
和他們自家的餐飲行業正好形成了一個產業鏈。
在遼西郡也是越發的壯大。
民以食為天。
老百姓們總是離不開吃飯。
施家的產業和吃的東西是息息相關,自然是賺的金盆滿缽。
稱為了優秀的商人,有了相當的資本。
然後這個時候施家就開始向政界還有武道方向發展。
商人起家的他們知道光有錢收不住他們的產業,必須要錢權武都掌握在手中才能維持家族的存續。
事實證明這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決定。
施家大力的培養自己的子弟。
學文的上書院,學武的找武師。
很快就有相應的人才出現。
一個在學府中深造,參與科考,另一個武藝初成開始在外面江湖闖蕩。
這兩個人都是有了一定的成就。
學文的在遼西郡官府中擔任了一定的官職。
學武的憑藉自己的雙手結識了一些好手在外面組建了一個散修武者團體,名聲還不小。
賺取金錢的同時給家族也輸送了不少優秀的武者。
這就成了施家再一次崛起的契機。
現在施家文不僅在遼西郡,在建州的其他郡也有子弟。
而學武的有兩部分,一個繼承了前人的遺產,在外面開闢了一個僱傭的散修武者團,接受各種各樣的僱傭。
同時也幫家族處理一些不方便出面的事情。
還有另一位則是開闢了一個武館,招收了不少的學生。
同樣也面向家族開放,系統的訓練家族的子弟。
為施家不斷地培養武學的人才。
同樣藉助這樣的文武的力量,施家的根本的產業也是發展的紅紅火火的。
和一般家族不一樣。
很多家族都是在有子孫後代走上了文武的路子之後就開始轉移家族的重心。
產業反而是附屬的產物。
而施家恰恰相反。
他們利用文武來保護促進自家的餐飲業的發展,同樣在餐飲業擴大了之後有了大量的金錢可以給施家的文武疏通關係,購買各種需要的資源等等。
三者之間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現在施家的餐飲業也不僅僅是面向勞苦大眾,還有很多達官顯貴。
從最開始的茶米油鹽醬醋茶,到現在的靈米靈果異獸肉。可以說遼西郡的上上下下的人吃飯問題是繞不開施家了。
就這樣施家坐穩了自己遼西的龍頭的位子。
遊馬之前是沒少劫掠,但是並沒有聽說和施家產生什麼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