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部族如果要反抗大部落,唯一的結果就是被滅,青壯年殺的殺,做奴隸的做奴隸,老的不行的,直接丟棄在野外,女人和孩子將會被帶走作為大部族的長處。
他們只有選擇服從,選擇息事寧人。
可沒有糧食過冬怎麼辦?部族就要有人餓死,小部落能怎麼辦,遷徙到哪裡去呢?
草原就這麼大,草場和牛羊和水源就那麼多,不會突然變出來,最後沒有辦法,他們只能另謀他路。
而這個時候都不怎麼需要大部落的召集。
他們就會非常自覺的往北燕的邊界上靠攏,然後想辦法偷偷的潛入北燕的境內搶奪各種各樣的資源。
北疆長城防守的乃是北方的重要關口,目的是為了阻攔草原人的大軍南下,至於一兩百個人偷偷翻越邊境線是很難發現的,如果有巡邏隊碰到了可能還予以攻擊,要不然真的是很難處理。
至於為什麼這些小部族不去西域各國,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距離太遠,時間上來不及。
相比較而言,北燕距離近,而且想要潛入的難度並不高。
小部族的人本來就不多,完全就可以以百人為隊伍悄悄的進入北燕的境內,只對一些村莊下手,城市什麼的是敬而遠之,如果運氣好的話也是收穫不菲的。
當然伴隨著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多,北燕北方的軍隊也要做出相應的部署,而這也會影響他們的一部分的精力,往往這個時候,草原人的大部落就等待的是這個時候攻打過來。
也並不是想要搶奪什麼,只不過是為了減少一些不必要的人口,減少開支罷了。
聽起來可能讓很多中原人難以置信,但是在草原人看來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糧食緊張了,吃飯的嘴太多了,最簡單的解決辦法當然不是買糧食太麻煩了,當然是直接減少吃飯的嘴最容易了。
只要多餘的人死掉了,剩下的人不就可以吃飽活下來了?
當然如果能夠僥倖破關的話,他們就會長驅直入大肆的掠奪一番。
一旦草原人再一次掀起進攻的浪潮,不論是對於田不棄還是陳錚來說都是有一定成都的的影響的。
雙方一旦開戰,連氏商會的人在明面上幾乎就不會再往北邊跑了,一個是怕被人陷害,落下一個通敵叛國的名頭,得罪北燕朝廷。
他們作為北燕地界內的商會,雖然很有影響力,但是他們只是商人,和朝廷比手腕,力量是真的不夠啊。
另一方面,一旦開戰了,草原也不安全了。
這麼多年和草原人做生意,連氏商會已經摸索出了關於草原人的尿性。
不開戰的時候還好,一旦開戰,總會在暗中給他們下絆子。
在各個大部族的駐地的商會的據點是不會有什麼影響的。
但是一路上的商隊可沒少遭殃。
想去找這些人要說法,人家都只會說是什麼馬賊之類的云云。
實際上大家都心知肚明,有些就是一些部族的騎兵,草原人一個個的可都是白眼狼,他們可不會記得平日裡連氏商會給了他們多少的好處,而是會想盡辦法去壓榨。
連氏商會這麼大的一個集團就這麼忍氣吞聲嘛?連長生能忍得了?就這麼白白的看著貨物還有人手的損失嘛?還真的得忍下去。
連氏商會起家的根本就是靠著來自草原的各種各樣的特產。
而這些特產在一些小部族的手裡面很少,並不多,大部分都在那些大部族的手中。
哪怕是到現在連氏商會開展了那麼多的業務,但是量最大,收益最多的還是草原的產物。
可以說連氏商會的根基還是在這些草原特產上,如果他們和那些大部族產生衝突了,受傷的一定會是連氏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