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老將吩咐搖動招將旗。
在軍中這就是代表軍作戰,殊死一搏,預備隊什麼的也要衝上來。
民夫什麼的都要自覺一些,因為這是到了拼命的時候了。
相比較攻城的三萬人,還是守城方的人更多一些,雖然他們的經驗可能不足,但是蟻多咬死象。
用好幾個人來換一個還是可以做到的。
而且上守城中的百姓也不能小覷,他們的祖祖輩輩都是採用的類似屯田進行軍事訓練的人,都是合格的民兵,也不是什麼都不懂,可能更多的是沒有實戰的經驗,等習慣了之後就好了很多。
第二方陣遭遇到了迎頭痛擊,他們取得的戰果也是可以的,一度打破了刀車的佇列,衝擊了修補城牆的隊伍,還殺入了城內。
不過很快就被截斷,分割包圍,進入城內的很快就被消滅,畢竟沒有後援力量的補充,人只會越發越少。
城頭那邊親衛隊已經都動手了。
楊素衝殺在第一線,手中的長弓將在危險距離內的弓箭手一一點殺。
他們具有遠端攻擊的能力,楊素擔心他們傷到爺爺所以親自出手。剩下的近戰防好不失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情況看起來好像有些好轉了。
不過事情真的這麼順利嘛。
感覺時間差不多了。
攻城方再一次鳴金收兵。
這一次的撤退就比較的順利,有著井闌上的弓箭手的掩護,守城一方去追擊就只能是白給。
然後第三個方陣開始行動。
他們都休息了足夠的時間,為了儘快的進入戰鬥狀態,早早的就開始熱身了。
和第二個方陣差不多,只不過第三個方陣的井闌更多,看起來像是準備用弓箭大量的殺傷有生力量。
步卒也不少不過看起來更像是為了保護一些人衝擊井闌設定的。
林洪打造的井闌的高度比城頭還要好,這真的是居高臨下的射箭。
本來弓箭手的眼力就不差,再給他們一個優秀的射擊平臺,就能發揮出很大的作用了。
守城方也開始舉盾。
弓箭手進行還擊,雙方就這樣互相射擊了起來。
城頭上的小型投石車也可以發揮他們的作用,打擊井闌,不過想要打倒是不可能的,石塊的體積不夠,而且這些井闌都進行了加固處理。不怕小火苗的焚燒,也不怕幾下子就打崩。
這瘋狂傾瀉下來的箭雨,主要覆蓋在了城頭之上因為大魚還沒有走。
他的大旗還在,如果有那個幸運兒射中或者說是射傷了,對於戰局都非常有可能會有影響的,所以很多人都想當這個幸運兒。
有人要攻擊,而有人就要守護。
親衛隊還有士卒們組成盾牆甚至是人牆進行防禦,老將還沉著冷靜的進行指揮。
下方的守城軍第一次向外部發起衝擊,他們以刀車開路。
這一次出現的不是渾身血跡計程車兵,而是一個個衣甲光鮮的。
不是預備隊,而是從其他幾個城透過密道趕過來的援軍,他們的體力和精力都是充沛的時候。牛牛中文網
井闌上都是弓箭手比地面的盾兵之類的要好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