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整個東海州的各大城池都能見到無數考生在來來往往,他們都是來參加這次科舉的。
其中有的考生是東海州本地人,也有不少是從其他州趕過來,這次科舉,朝廷並沒有限制考生的祖籍。
因為夏仁就是想要其他州的考生確確實實的感受到這次科舉,然後將這科舉的好處給傳回去,畢竟很多人都是聽說,可能信任程度不夠。
但是要是由他們自己州那些參加過科舉的人回去親自說,估計就會引起一大批人相信了,到時候肯定會鬧得更歡,讓那些世家更加難受。
東海州此次的鄉試都是在一些比較大的城池當中舉行的,這些城池下面都會有很多城鎮鄉村,而那些小城和鄉村之類的是沒有設立考點的。
所以這些考生就必須來到離自己最近的大城市進行科考。
這也是為了朝廷著想,畢竟東海州的鄉村太多了,如果每個地方都設立考點的話,那麼人手根本不夠,所以就讓那些考生統一到上屬城池考試,這些城池的數量也是不少,所以完全足夠這些考生考試了。
因為這次是第一次舉行科舉,所以只要想要透過科舉入朝為官的人,都必須參加,如果這次鄉試考過了,那麼就可以繼續參加六月份的會試,繼而參加十一月份的殿試。
但是如果這次鄉試過不了的話,那麼就只能等待明年的鄉試了,到時候在繼續考核,直到透過為止。
“陳兄,你說這科舉到底公不公平啊?會不會還有那些世家子弟在裡面搗亂啊?”
一個風塵僕僕從外地趕來的考生,問著一位東海州本地的考生。
“黃兄,這你就多慮了,當今陛下英明神武,怎麼會讓世家在科舉上面插手,而且東海州世家早就已經被陛下給拔除了,現在的東海州,是沒有世家的,那些以前世家子弟全部都被罷職了,想要當官的話,也只能透過科舉這條路。”
說完,這個陳姓書生繼續道:“而且你不知道我們如今東海州的發展現狀,東海州州牧杜大人,自從上任以來,一直在大力清除那些為官不仁,胡作非為的官員,如今的東海州,基本都沒有任何一個官員敢做出違背大夏律法的事。”
黃姓書生聽完,也是感慨一聲道:“唉!我就是想確認一下,其實當我進入東海州,看見那些百姓的生活場景和談論的內容後,我就知道了,東海州如今真的不一樣了,過的遠比我們其他州好啊!陛下聖明啊!”
“確實,不過我相信陛下遲早有一天會讓整個大夏的百姓也過上如此幸福的生活。”
“對,只要拔除那些世家,我們就都能過上好日子了。”
其實這種對話不止在一處發生,其餘地方也有很多人在談論東海州的變化,完全和他們以前來過的東海州不一樣,而且光從百姓的表情中都能發現如今東海州的人過的多麼好。
這也讓他們羨慕嫉妒恨,更加堅定了他們要回去宣揚東海州的想法,一定要讓他們那邊的百姓知道東海州百姓過的如何幸福,然後逼迫世家退步,讓朝廷的政策能安然的傳達到他們那裡。
這次參加科舉的,不止是那些寒門或者普通的讀書人,也有不少世家子弟參與的。
杜如晦上任以後,就一直在不斷清除世家的官員,對於那些有能力的,杜如晦會考核他們的業績,如果沒有危害過百姓的,那麼杜如晦就會給他們一個機會,讓他們做出貢獻,不然就撤職。
對於那些沒有能力的世家官員,杜如晦一律不留情面,全部撤職,如果想要繼續當官,那也可以,參加科舉就行,只要透過了科舉,那麼他們就可以和其餘考生一樣,繼續當官了。
當然,如果你做出了危害百姓的事,不管你有沒有能力,都參加不了科舉,而且還要接受朝廷的調查,情節嚴重的可能性命不保,就算情節輕的,也要去大牢走一遭。
這也是如今東海州百姓為什麼如此信任朝廷,歌頌夏仁,稱讚杜如晦的原因,因為他們確實做了不少好事,百姓們都能親眼所見的好事。
這次鄉試,是要持續三天的,因為考試內容比較多,內閣那些大臣們為了能替朝廷選拔出優秀的人才,所以對試題也下了大功夫,考核的方面也比較全。
當然,如果有人在某一方面特別突出的話,朝廷也可以考慮將他作為特招人才,讓他透過此次鄉試。
雖然全能比較重要,但是精通某一方面也很重要,所以才有了特招這個選項。
這些考生們經歷了三天的時間才完成這次鄉試,期間所有一應吃喝都由朝廷提供,不得私人帶進去,不得不說,朝廷為這次科舉真是下足了功夫。
當然,如果考生有什麼不能吃,要吃什麼,可以交錢給考點,讓他們準備,只是這價格有點不便宜,畢竟也要找人給你買。
“劉兄,你這次考得怎麼樣了?感覺有把握嗎?”
又是那個姓黃的書生,在問和他同考場的劉姓書生。
“還可以,我感覺把握不小,這些試題我基本都能答出來,不過最終結果如何,還是要等通知。”
“唉,劉兄你有希望過,我就不行了,我除了對於刑法這塊比較精通,其他地方都很普通,估計要等明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