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木進去的時候,壽康宮裡不止夏侯鳶一人。
聽著動靜倒是其樂融融,但究竟是不是真的相親相愛就不好說了。
妃子們相繼從壽康宮裡出來,見著蘇木,全都是一副驚訝之色,遂即換上禮貌的微笑,客客氣氣地和她打過招呼,然後被自己宮裡的宮女們給扶著走了。
弦月說過,宮裡的人都聽說過她這些年的“威名”,馳騁疆場,殺敵無數,英雄無畏且隨性不羈,很是……狂妄。
蘇木哭笑不得了下,再次產生了一個讓她好奇了很長時間的問題,當初的洛恬恬到底有多狂妄。跟夏侯衍一樣,不管什麼時候都跟齊邕和夏侯鳶稱兄道弟嗎?
那她不是狂妄,是嫌自己活的太長了。
這世道就是如此,不管哪朝哪代,君臣有別這個成語一定得時刻記在心裡。才能保證自己和家人的一世無憂。
君王最忌諱的就是功高蓋主,還不知道收斂,仗著自己家裡的權勢,以為能跟皇帝平起平坐,那簡直是再愚蠢不過的事了。
況且她們家大概也不如夏侯家那麼的實力強大,隻手遮天。
而且就算是夏侯衍,她對他的種種行徑也是根本不認同的。一個沒什麼功勳建樹的王爺,所有的榮華富貴都是仰仗著家裡人來的,自己心裡應該最清楚這點,也就應該清楚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皇帝皇后可以把你當做弟弟看,可以和你說是一家人。你卻絕對不能跟著他們一起說這類似的話,不然就是在皇帝的心裡埋釘子,早晚得造出禍端。
任何事情的形成和最終的結果都不是一朝一夕能下定論的,一定是平時生活上的日積月累。所以聰明的人總能看出趨利避害,然後給自己選出一條光明且安全穩妥的路,度過一生。
如果結局不甚滿意,或者簡直太過悽慘,那不用多想,肯定是前期自己不注意。自己造的孽,當然要自己一力承當,還能指望誰呢。
蘇木對著夏侯鳶行了一禮,被夏侯鳶的貼身婢女給扶著坐到旁邊的椅子上。
夏侯鳶的氣色還可以,雖然略顯蒼白,但卻添上了三分病態柔弱之美。和之前的紅光滿面,笑靨如花自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想著果然人長的好看,怎麼都是好看的。她這般的我見猶憐,怕是又把齊邕給迷的心猿意馬,無心早朝了吧。
當初離開上京到揚州,她就不斷聽著這類的訊息,大臣們不滿了,可求人無門,最後只能把希望寄託在夏侯止老將軍身上。第二天盛春就去了皇宮,也不知道都跟夏侯鳶和齊邕說了什麼,但據說是好了些,齊邕雖然仍舊不放心,還是老實的去上朝了。
連太后都勸說不了的皇帝陛下,卻因為岳母大人的幾句話而改變了主意,可見夏侯鳶在齊邕心中的重要程度,所謂愛屋及烏,大概就是如此。
“都快兩月沒見著你,本宮之前聽說二弟帶你去揚州了,還擔心你身體剛剛好轉,這般一來二去的折騰會吃不消。”
蘇木淺淺一笑,頷首道:“多謝娘娘掛懷了。雖然出門身邊沒了太多人伺候,少不了辛苦些,不如在王府待著方便,但幸而我們這次去揚州也不是處理什麼正事,所以雖然累了些,但心情卻是好的,阿譽能想著在這次出征燕國前帶我出去散心調養,弟媳心裡是高興的。心裡高興,自然身體就沒什麼好疲憊的了。”
跟皇后說話是真的累,蘇木每次都想著這次來之後下次就再也不來了,可這個希望很渺茫。幾乎不可能實現。
夏侯鳶欣慰地笑笑,點頭道:“二弟是把你放在心上的,他心疼你,自然會事事都想在前頭。尤其是你的事,他都得第一個緊著來呢。”
蘇木繼續揚著笑,憋了兩口氣,讓自己臉上帶著些不好意思的羞赧微紅,小聲道:“阿譽對我好,我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的。娘娘放心,弟媳也一定會千百倍的對阿譽好,絕對不讓他的一片真心錯付。”
“這些我是相信的……你向來都是個為人敞亮,善良熱情的姑娘。”夏侯鳶拿起茶杯喝了口茶,頓了頓才繼續道:“如今知顏也懷了身孕,這是天大的好事,咱們夏侯家的第一個孩子總算有著落了。恬恬你在照顧知顏的同時,可也得自己上心,千萬保證自己的身子,也要多努力些,讓自己肚子裡也裝上個小傢伙,叫咱們都樂呵著,為夏侯家綿延子嗣的事,都落在你們身上了。”
蘇木簡直哭笑不得,怎麼孟知顏的事人人都要找她談一嘴,難道沒有他們的囑咐,她還能把人家肚子裡的孩子打掉不成?
她看起來有那麼變態嗎?真的是……
而且夏侯鳶這些話說的,完全是弦外有音。說什麼讓她照顧好孟知顏的同時,也得自己上點心了。她這是在刺激和點得誰啊。
但凡她是個善妒的,聽了她這些話,心裡也得對孟知顏產生膈肌和厭惡。想著自己一個王妃還沒懷上,孟知顏一個側妃就先捷足先登了。等人家把孩子生下來後,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兒,那都是夏侯譽的長子長女,待遇和在家人們心裡的重量是完全不同的。
她回去難道要想方設法的把孟知顏肚子裡的那個小崽子給弄死嗎?然後皇后您就心安了?
真是不知道你肚子裡到底都想著什麼,搞慘了夏侯譽對您有什麼好處。這一天天一步步的。老孃不是沒見過蛇蠍心腸的,但絕對是第一次見您這種笑裡藏刀,總想著借刀殺人,妥妥當當兩幅面孔的人才。您每天說話這麼拐彎抹角也不嫌累,但凡我要是個愚笨的,沒聽懂的,您費事八卦想出的那麼多話,廢了那麼多唾沫,不是全都白瞎了。
真是辛苦您了啊。
蘇木在心裡暗暗嘆氣,臉上卻仍保持著最真誠和純粹的笑,卻未達眼底。
“恬恬謹記娘娘提點。一定叫人好好照顧知顏,叫她平安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