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步,”王寅拿出了一本書。
扶蘇:“這是……”
王寅道:“這是大秦的法律!”
馮去疾:“就這?”
王寅:“自己看!”將書直接丟給了馮去疾。
馮去疾:“大秦田律、工律、倉律、徭律……”他的眼睛越來越亮,“這一本囊括了大秦所有法律!”
“給聯!”扶蘇直接將書搶奪了過去。
“這是何物?”
大臣們有點摸不到頭腦,皇帝這是什麼意思?剛才馮去疾不是說了是大秦的法律嗎?
“此物名為紙!”王寅回答道。
眾大臣這才反應過來,皇帝問的不是內容,而是眼前這樣東西是什麼材料的。
“此物柔軟、平整、輕薄、易於書寫,簡直就是神物啊!”扶蘇激動了,本來秦國的法律完備複雜,用竹簡沒有十車根本放不下,但是看看這種神物,居然可以將整整十車的內容都放在巴掌大小的方塊內,這不是神物是什麼?
要知道皇帝原來看奏章都是看竹簡,看多了真的很累,那不但是一個腦力勞動,還是一個體力勞動。
如果以後都換成這種紙,那看起奏章來就太輕鬆了。
“此物我大秦可否製造?”
“當然可以!”王寅給予肯定的回答,“這就是我說的第三步,用此物來替代竹簡,以後奏章都可用此物書寫。但這只是一個最微不足道的改變,之前我們說到,大秦之外的六國還是記得故國,認為自己是齊人,是韓人,是魏人,那都是潛在的威脅。”
“那聖師的意思是?”
“統一思想,統一民族意識!”
扶蘇一聽,不由搖頭苦笑了起來,似乎對此覺得不以為然。
不僅扶蘇搖頭苦笑,就連在場的文武百官們,也紛紛的嘆氣搖頭。
王寅奇怪了,難道自己說的這個主意……有毛病?
“道友覺得不妥?”王寅問道。
扶蘇搖了搖頭,嘆道:“非是不妥,而是統一思想,統一民族意識,幾乎不可能做到。”
其實,這個問題,在一統六國的時候,始皇帝早就意識到了,而且當初就曾為此做出過巨大的努力。
甚至為了能統一六國百姓的思想,建立統一的民族意識,始皇帝特地組建博士館,封博士官職,甚至還讓扶蘇拜儒家名士淳于越為老師。
就是為了要教化百姓,統一民族意識。
可是最後的結果呢?
這個博士儒士,一邊享受著大秦給予的好處,一邊夾帶私貨詆譭皇帝,導致六國百姓更加痛恨秦國。
始皇帝大怒之下,才殺了以淳于越為首的儒士,焚了他們的詩書,史稱焚書坑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