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咬金一席話就將得罪他的劉文靜給送上了九死一生的道路,密室中的其他將領人人畏懼,趕緊細細尋思,自己往日有沒有得罪這瘟神的地方,若是有就須立刻賠罪,免得一會兒就像劉文靜那傻貨一樣讓他給害了。吞噬
將北邊的威脅解決,那就順帶解決了軍馬不足的問題。只要能交好突厥人,就能與其互市,用財物交換突厥人的馬匹。因此,當下李淵就準備了一份厚禮,並且親筆寫了一封言辭謙卑的書信,交給劉文靜,讓他帶到突厥始畢可汗面前,試探一下始畢可汗的態度。
李淵將書信寫好,沒有立即裝封,反而遞給了一旁的李世民“大家互相參詳參詳,看看是否合適!”對於李淵的這個做法,程咬金心裡大為讚歎,不愧是老狐狸,就是高明,這一下,非但讓眾人都背上一個勾結突厥的罪名,誰也無法置身事外,而且還可以藉機收買人心:瞧瞧,這麼機密的信件老子也讓你們看了,你們還不感恩戴德,拼死效命?
書信到了程咬金手中,他展開一看,只見李淵在上面寫道“方今天下大亂,皇上受困揚州。我想帶領大軍,將皇上接回京師。並與突厥一族和親,效仿前朝文帝故事。如可汗願與我一起南下,希望大軍不要騷擾百姓;如果只願意和親,那麼沿途作戰得到的財物我也會給可汗送來,不知可汗意下如何?”
將書信遞給身邊的人,程咬金對李淵佩服萬分,不愧是見過大風大浪的人,就是有能耐。李淵聯合突厥的目的在於鞏固後方,保護老巢的安全,並不希望突厥大軍真的南下。始畢可汗與楊廣素有怨隙,自然不可能讓李淵把楊廣給接回來,那不是給他找不自在嗎?
正因為如此,李淵才詐稱是要接回楊廣,事實上李淵真正的目的是第二條,希望突厥同意和睦相處,那樣即使突厥不出兵,始畢可汗也能坐收漁利。像李淵這般深思熟慮,再加上劉文靜的口才,事情斷沒有不成之理。當下眾多官員就對著李淵翹起了大拇指,紛紛開口讚歎。唯有劉文靜一言不發,臉色鐵青。
或許是見不得劉文靜現在這張臉,李淵當下就派人護送劉文靜,讓他立刻動身。劉文靜一走,眾人就各自散去。而今能否順利起兵,就看突厥人那裡能否結成同盟了。程咬金很不開心這種將成敗寄希望於別人身上的事實,只是眼下時局如此,他也奈何不得。幸好幷州距離塞外突厥大營並不遙遠,旬日即可往返,因此程咬金也就耐心的等待下來。
不過,等待的這幾日倒也不是無所事事。首先,程咬金傳令給佔據東平郡的徐圓郎,讓他帶領人馬與正整軍備戰,打算奪回洛口倉的瓦崗軍部匯合。程咬金手下人馬本來就不多,又支援了李淵父子一批,手裡當下就有些見窘了,將徐圓郎召回來既可以補充自己的實力,還可以對李密有個交代:爺爺失蹤這幾天,給你拉人馬去了。
當然,對於他現在沒有回去的原因,程咬金也有應對之策:爺爺累了,回家休息幾天!當然,這話是讓徐圓郎帶到李密面前的。相信得到一批人馬支援的李密大喜之餘,是不會在乎這麼點小事情的。
等將一些私事安排好,程咬金就去了李淵的軍營。程咬金前日給李淵出了個主意:趁著等待劉文靜的這段時間,將所有召集來的兵馬進行訓練,同時派出小股人馬,四處張羅馬匹。俗話說‘臨陣磨槍,不快也光’,反正閒著也是閒著,正好讓那些兵丁操練操練,提高點戰鬥力。
李淵也不是個善茬,聽了程咬金的意見當下就打蛇隨棍,要程咬金替他操練那些兵丁。當時程咬金那叫一個後悔啊,你說這不是沒事找事麼?閒在屋裡舒舒服服的喝酒多好,偏要自個跑到太陽底下去曬著。嘿,不過話說回來,這李淵和李世民不愧是兩父子啊,一個個不停的讓爺爺給他們辦事,看來是不把爺爺的利用價值給榨光了誓不罷休啊!
程咬金的心情不好,那些被他操練計程車卒就倒了大黴,一個個汗流浹背,鼻青臉腫的,險些就都當了逃兵。不過一分汗水,一分收穫,同樣的操練時間,程咬金手下的那幫士卒就是比其他將領訓練出來的要強上許多。
而在這段時間裡,從虎牢關前來幷州的那幾萬喬裝打扮的人馬在劉武周退兵以後順利來到晉陽集中。一時間,可以說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就在晉陽城大小官吏企盼的目光中,劉文靜從塞外平安歸來,同時帶來了始畢可汗的意見,只是上頭之乎者也的,實在讓人摸不著頭腦。當下李淵就示意劉文靜,讓他給這幫大老粗們解釋一下。
按程咬金的理解,始畢可汗的意思就是:接楊廣回來,那是萬萬不行,他要回來,爺們就要吃不了兜著走了。倘若唐公你想當皇帝,爺們倒是可以不避盛暑,以兵馬相助的。
聽了劉文靜的講解,程咬金的雙眼危險的眯了起來,這始畢可汗沒有順著李淵的思路往下走,反而倒將了李淵一軍。倘若李淵真的稱帝,就會成為眾之矢的。無論是朝廷的大軍還是各州的反王,就都成了李淵的敵人,到時候天下之大,卻再無他容身之處,除了死心塌地的投靠突厥,沒有其他活路可走。
始畢可汗能夠想出如此狠絕的招數,程咬金心中那股想要將他殺死的**更加強烈起來。若是這始畢可汗在多活幾年,只怕整個中原都要被他給搞得烏煙瘴氣,像薛舉、竇建德、劉武周、梁師都、李軌、高開道這些人都雖然各自稱王稱霸,但卻都曾依附突厥,北面稱臣,受其可汗之號。
依靠這些代理人,始畢可汗就可以讓整個中原大地從此戰亂不安,陷於內鬥,永無一統之日。那時突厥就可以漁翁得利。所以想要順利的讓李淵統一天下,唯有先想方設法將這始畢可汗給搞死,免得這傢伙從中作梗。
對於始畢可汗的如意算盤李淵也是心知肚明,奈何現在他是左右為難,若是依照始畢可汗的意見行事,雖然能夠得到突厥人的支援,可是卻會讓手下士卒離心。雖然說他最終的目的肯定是要面南背北,可是現在並不是稱帝的好時機。
而不聽從突厥人的意見,卻又無法順利舉事,當下焦頭爛額的李淵只好將問題扔給了在座的眾位將領,集思廣益,看能否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來。
看著那一大幫子文官和領兵的武將吵吵嚷嚷,半天拿不出一個有用的主意來,程咬金不耐煩起來,一腳踹開面前的桌子,站起來大吼一聲“都給爺爺閉嘴!聽爺爺說話!”
他這一番動作當下就引起眾怒,盯著面前圍過來那面色不善的眾位官吏,程咬金伸手將地上的斧頭拿起來,冷笑著說道“怎麼?你們這群混蛋可是要和爺爺練練?”說著順手將那兩柄大板斧在手中耍了兩圈。
鋒利的斧刃立刻讓那些官員清醒過來,一個個趕緊轉過身去,免得臉上的神色激怒了程咬金,被他一斧子砍過來。在場的眾位將官既然敢參與造反,自然不是什麼膽小鬼,可是為了這麼點小事就得罪程咬金這莽漢,他們自然也不會做的。
大踏步邁過地上的桌子,程咬金來到大堂正中,朝著上首正面色不豫的李淵行了一禮“唐公不必憂慮!在下到有個辦法或許能夠解了唐公的燃眉之急!”
“哦?速速道來!”李淵神色一動,這小子雖然話語不多,可是每次進言,卻言必有中,且先聽聽他的意見再說。
“唐公明鑑,這突厥人不是想要咱們放棄迎回楊廣麼?那咱們就效法伊尹放逐太甲、霍光廢昌邑的故事,廢皇帝而立代王。首先,咱們放棄迎回楊廣,遙尊為太上皇。唐公暫時也不稱帝,另立長安的代王楊侑為帝。同時,改變旗幟顏色大小,讓突厥明白咱們與朝廷是有區別的。
如此一來,既可以讓始畢可汗同意結盟,也可以名正言順的告訴天下人,咱們起兵的目的是要安定隋室,終結戰爭,去除苛政。這樣一來師出有名,也就很容易被天下百姓接受了。唐公以為如何?”
聽了程咬金的話語,李淵皺著眉頭想了半天,雖然程咬金出的主意不倫不類,可是卻是眼下唯一能想到的辦法,並且也有點作用,當下李淵就有些無奈的說道“這主意算是掩耳盜鈴了,只是眼下時局如此,不得不讓人出此下策。文靜,你這就準備在去塞外一趟,將本公的意見說給始畢可汗,尤其要著重強調一點,只要同意結成聯盟,就算突厥人不出兵,本公作戰所俘獲的財物也歸他所有!”
計議已定,程咬金以為李淵舉事的事情已經是十拿九穩了,卻沒想到在更改旗幟一事上又出了茬子。裴寂認為大軍應當以親近朝廷為主,所以應該採用與朝廷同樣的顏色,也就是紅色。而劉文靜卻認為應該以突厥人的白色為主,這樣更能讓突厥人感覺虛榮一些,聯盟的事情也更順利一些。
為了這兩種不同的意見,兩個昔日的好友在李淵面前吵得不可開交。這次,不用程咬金出主意,李淵就學著程咬金的辦法給和了稀泥,下令採用紅白相間的旗幟。這下,誰也無話可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