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理想國這個說法。”
佛主並沒有就李子冀的話表示認可或是反對,他只是將凝望著一棵花生的目光移開,然後用雙手撐著膝蓋站了起來。
沒有拿起放在地上的鋤頭,而是提起了一旁的木桶,走到那十幾株花生苗前用木瓢舀水仔仔細細的澆灌著。
這些被佛主所不喜歡的花生苗,卻被他照料的很好。
也許人這一生都是需要去做一做自己所不願去做的事情的,只有如此才能夠更深刻的認識到自己。
“有件事,在來到這裡之前我總認為自己想的很明白,見到您之後卻又發現我想的不夠明白。”李子冀看著佛主,澆水的老僧人在溫暖的陽光下在四周樸素的環境裡顯得很和睦,就像是天地自然萬物一體的和諧。
佛主的呼吸牽引著四周拂過的風,他用木瓢灑下的清水灌溉著整座普陀山,也許就連陽光如此明媚,也是因為他心中常懷的慈悲。
李子冀要問的自然是驚鴻一瞥的事情。
佛主所見即便是真的,可又為何要將這件事情說出來?
如果說之前李子冀始終認為佛主是想要藉著這件事進而隱懾聖朝的話,那麼現在當他真正接觸到佛主的時候,這個念頭顯然是錯誤的。
可若不是因為如此,佛主又為何要說?
他難道不清楚這樣一來會引起佛門僧人與李子冀之間的矛盾,進而平白增添殺孽?
佛主也很清楚李子冀想要問的是什麼,他將木瓢放回木桶裡,臉上的笑容帶著些看不清的色彩“看見或看不見,說或不說,都是註定的事情,我試著去改變,結果卻什麼都無法改變。”
他看著李子冀。
李子冀從那雙眼眸裡好似看見了無數既存又不存的變化。
“命中註定是老生常談的話題,卻也是經久不衰的話題,你現在不想喝水,可聽了我的話後卻又非得喝一口水不可。”佛主深邃的目光充滿平靜“喝水與否與命中註定無關,但無論你是否喝水,最終都是要來一趟普陀山,然後再離開普陀山,在這個過程中無論喝多少水,種多少地,都無法改變最終的來到和離去的結果,這才是命中註定。”
李子冀聽懂了佛主話中的深意,這位佛門至高無上的信仰說出驚鴻一瞥之事或許是想要改變某件事,但這個改變的過程就像是他現在是否喝水一樣,看似是自己在抉擇,其實都沒辦法去改變最終的走向。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每個人都有自己要做的事。
沒有誰能完全瞭解誰。
所以當佛主說完之後,李子冀便沒有再繼續詢問,如果所有事情都能如此輕易簡單的問出結果,人與人之間也就不會再有分歧存在了。
佛主很喜歡耕地裡的泥土味道,這最原始的味道讓這位老人感到懷念,他沒有再和李子冀繼續聊下去的打算,也許是有什麼事情讓這位老人需要獨自一人去慢慢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