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七,《大秦帝國—裂變》播出新的劇集,電視劇的劇情也愈發精彩曲折。
書接上文,嬴渠梁繼承大位,果然引起老世族等人不服,杜摯更是當庭鬧事,擁立贏虔。
關鍵時刻,贏虔站了出來,怒斥杜摯等人,劍削其發。
贏虔在軍中素有威望,再加上他自己都支援嬴渠樑上位,老世族等人不敢再鬧,嬴渠梁順利繼承大位。
上位之後,嬴渠梁提升自己大哥為左庶長兼上將軍,穩固宗室和軍方。
又讓上大夫甘龍負責秦獻公喪禮,算是給老世族的一個臺階,安撫了因為參與奪嫡而惴惴不安的眾臣。
自此秦國局勢暫緩,但很快,新的危機來臨。
在少梁之戰吃虧的魏國,得知秦獻公掛了,認為秦國正處於虛弱期,決議攻秦。
而魏王這次派出來領兵的大將,並非草包公子卬,而是魏國第一名帥龐涓。
龐涓制定了攻秦戰略,總共分兩步。
第一步,他算三萬精騎,襲擊驪山,救出被俘的公叔痤,震懾秦軍軍心,
第二步,養精蓄銳,待開春之後,殺向秦國,彼時秦國軍心渙散,可一舉而定。
秦國有暗探潛伏,很快就得到了訊息,高層展開會議,嬴渠梁推算出了龐涓的用意。
三萬精騎攻驪山,救公叔痤是假,逼秦國殺公叔痤是真。
龐涓怎麼做的目的,一是除去政敵,畢竟龐涓和公叔痤政見不同在魏國並非秘密,沒了公叔痤,龐涓就是魏國第一權臣了。
第二,就是藉此抓住秦國的把柄,以此來當出兵的理由。
佔據大義名分,這非常重要,無緣無故討伐他國,就是不義之師。
會被天下其他各國聲討的,搞不好會被群起而攻之。
比如以色列……
秦國發動少梁之戰,就是打著收復故土的名義,魏國想名正言順的征伐秦國,為老丞相公叔痤報仇就是個很好的藉口。
不過,雖然能察覺到龐涓的險惡用意,但是嬴渠梁想保下公叔痤的性命,很難。
秦獻公是在秦魏大戰中重傷不治,說白了,公叔痤這位魏國主帥,是秦獻公之死罪魁禍首。
殺父之仇!
亡君之恨!
再加上秦魏兩國幾十年的恩怨糾纏。
秦國上下恨不得將公叔痤挫骨揚灰,滔天的仇恨之下,不是嬴渠梁說不殺就不殺了。
但嬴渠梁還是要保,因為他留公叔痤有用。
秦國贏弱,政局不穩,是無力再和魏國大戰了。
所以他打算放了公叔痤,放低姿態,這樣魏國就沒有出兵的藉口,再借公叔痤的人情,向魏國割地、求和,贏得猥瑣發育的時間。
嬴渠梁此舉無疑是正確的選擇,但在很多人看來他是“懦弱”,喪權辱國。
為此,嬴渠梁的處境一度非常艱難,很多人不理解他。
好在太后深明大義,關鍵時刻撐了兒子一把,嬴渠梁的計劃這才得以實施。
在這期間,商鞅也出來刷了一把臉,畢竟是雙男主,不能緊著嬴渠梁一個人秀。
而商鞅此時的地位太弱,暫時還攪和不進兩國之間的交鋒,於是,他就來了一個單騎救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