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初時期開始,由於自然災害、戰亂等原因,迫於生計的大批華北窮苦百姓,或從旱路,或走水路,闖蕩到地域遼闊,資源豐富的關外大地謀求生存。
在這其中,以東山人居大多數,先後有2000萬東山人相繼踏上關外大地,這股歷經幾百年的移民潮,也被稱之為闖關東。
主題介紹完畢,正劇播放,一片吹打聲中,十幾個人擁著頭胸戴紅花的新郎官,喜氣洋洋的在土路上走著,螢幕下標註著年份——
1904年。
這時大清還沒亡,不過也快了………
開頭劇情節奏的很快,透過幾個剪輯,人物的對話裡得知。
老朱家當家朱開山消失四年,為了等他這個爹回來,老大傳文和老譚家女兒鮮兒的婚事一拖再拖,最後實在拖不下去,傳文娘做主,讓兒子娶親,老譚家則提出一石小米作為聘禮。
涉及彩禮問題,家有女兒宋媽很敏感,轉頭看向宋爸:“老宋,這一石是多少斤啊。”
宋爸平時對歷史有些研究,聞言開口:“古代度量單位很複雜,1904年清末的話,一石應該在100~150斤之間。
因為所處地方不同,所以計算也不一樣,一般情況下,大約是100斤或者120斤。”
“100斤小米,這個價不高。”
宋媽點點頭,然而劇情很快就打臉。
100多斤小米在平時可能不算什麼,但眼下朱家等人正處災年,100多斤小米可是足以一家活命的糧食,如果不是親戚鄰居一塊幫忙給湊,朱家人根本拿不出來聘禮。
就這麼重要的糧食,卻被土匪盯上了。
看著劇裡文他娘攔在三個兒子面前,以一介女子之身,和凶神惡煞的土匪盤道,雖然最後被迫交出糧食,但保證了兒子們全身而退,宋爸忍不住點點頭。
“母為子剛,這個角色演的不錯。”
“那是,王燕老師可是視後,媽,王老師對我們可好了,現在沙哥、顧哥、牛姐他們見王老師都直接喊娘。”
其實宋葭也跟著喊,但為了不引起老媽不滿,主動隱下。
宋媽可不知道女兒的小心思,她看著劇裡的文他娘,先是和土匪盤道,又是和親家道歉,堅強的替三個兒子遮風擋雨。
同為人母,宋媽把自己和文他孃的調換了一下,自認比不上劇中文他娘,也不由跟著感慨一聲。
“當孃的不容易啊。”
宋家人在感慨,電視劇情仍在走著,沒有糧食,譚家堅決不同意嫁女兒,最後還爆出失蹤四年的當家朱開山,其實是當初鬧義和團時,被官府殺了。
朱家四口被這個訊息打擊的失魂落魄,也也沒心情娶親了,回家困坐傷心,這時候一個老熟人上門報信,他給朱家人帶來了個好訊息。
朱開山沒死,而是逃到了關東,眼下已經站穩了跟腳,託人傳信讓文他娘帶著三個兒子前去關外三江口元寶鎮投奔他。
這段戲裡,飾演文他孃的王燕貢獻了堪稱炸裂的演技。
聽到傳言已死的丈夫還活著,文他娘喜極而泣,簡單兩個鏡頭,讓人感受到多種情緒轉換。
從開始的不可置信到確認後的歡喜,然後是深深的慶幸,同時還夾雜著幾絲如重釋負,和對未來的嚮往和期待。
別說宋葭這個專業演員看了頗受震動,就連宋爸宋媽兩個不懂表演的普通觀眾看了這段,也誇了兩句王燕演的好。
別以為觀眾都不識貨,演員演技細微專業處的門道他們可能不懂,但他們知道什麼叫入戲。
演員能把觀眾帶入劇情,感受角色的喜怒哀樂,那就叫演技好,水平精湛。
演員演得再歡,觀眾一點沒有感同身受,但不出戲,這就叫演技一般或者說是勉強合格。
演員在戲裡明明是哭戲,但觀眾看著不但不感動,還有點想笑,這就是演技爛。
王燕無疑是第一種,甚至是第一種的佼佼者,半集不到,就把宋家人全都折服了。
宋爸甚至趁此教育女兒宋葭,讓她好好跟著學,什麼時候有王燕這個水準,才不愧演員這個職業,
宋葭吶吶稱是,心裡卻在苦笑,王豔老師可是金鳳視後,幾十年的表演經驗,自己想趕上她,那不是一般的難…………
————
ps:也不知道本書有沒有高三學生,還祝福一下吧。
祝高三考生高考順利,金榜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