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染坊》的劇情不算複雜,以陳六子這個角色為主線,講述他創辦實業的事蹟,進而體現當時整個民族實業的故事。
以點帶面,側面表達了民國時期的民族實業如何崛起興盛,然後又轉至衰落。
在短短24集中,《大染坊》包含了大量的商戰戲、人物戲、民族背景和時代糾葛戲份,堪稱乾貨滿滿。
這麼快的劇情節奏,雖然縮短了集數,但對提高收視率也有很好的效果。
《大染坊》只播出四天,就殺到了2.12,速度雖然比不上變態的《亮劍》,但也絕對亮眼。
不過,雖然《大染坊》收視率節節攀升,但在網上討論熱度卻不算多高。
在這個整體趨勢開始向泛娛樂轉型的影視環境,正劇不吃香是在所難免。
當然,正劇也不是沒有生存的土壤,否則《大染坊》也不會有現在的這個成績。
目前國內的電視平臺,像《闖關東》《大染坊》這樣的年代正劇還是很有市場的,也算是電視平臺中,少有能抗起口碑的題材。
像剩下的抗戰、鄉土、婆媳和一些所謂的職場題材,雖然收視率不見得低,但口碑很少有能拿得出手的。
與之相比,網路平臺流行的電視劇,相對來說題材更多,堪稱百花齊放。
當然要說最主流的,還是以青春偶像劇為先,然後就是職場劇、古裝仙俠玄幻。
而這幾個題材中大部分作品也可混為一談,曰之——愛情劇。
看電視劇嘛,沒有情情愛愛的部分可還行………
除了寥寥無幾的和尚劇,九成九的電視劇裡都不缺少愛情這個元素。
當然,凡事過猶不及,過於追逐在劇裡新增崇尚愛情元素,經常會導致電視劇本末顛倒,進而讓整部劇主線混亂。
如果是愛情劇還無所謂,觀眾看的就是男女主撒狗糧,可如果電視劇主打賣點不是愛情的電視劇,就容易惹觀眾為之詬病了。
現而今國產劇整體名聲不佳,劇裡肆意加添愛情元素算是一大原因。
此外,近兩年隨著網劇崛起,燒腦懸疑劇也漸漸開始有抬頭之勢。
這些燒腦懸疑劇,本身因為劇本打磨細緻,基本上只要成品製作的不差,口碑都會在良好以上。
去年豆花8分精品以上的電視劇,將近有1/4都是燒腦懸疑劇,這還不包括諜戰劇。
………
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大染坊》在電視平臺播出算是最好的結果,至於網路熱度方面,實在強求不得。
別看之前《亮劍》網上線下爆火,那是因為《亮劍》有梗,名場面又多,很多年輕人喜歡,
而和《大染坊》同為年代正劇的《闖關東》,情景更為相同,即——
收視成績和口碑給力,但網路影響力,比同等級別的熱門題材遜色一籌。
在這方面,《闖關東》甚至和收視成績與它差上很多的《七劍》相比,都略有不如。
這算是年代正劇的一個比較明顯的弱勢,也是致使正劇數量越發稀少的重要緣故。
現而今,除了有追求的影視公司和電視臺自制單位還會拍攝這種年代正劇,普通小影視公司或者完全朝錢看的公司,很少碰這個題材。
即便是號稱是年代正劇,但實際質量也就和普通鄉土劇差不多,甚至更差。
眼下,國內出品歷史、年代等相關嚴肅正劇的單位/公司,首推央視,這也是他們的拿手好戲。
央視的霸主地位可不是吹出來的,雖然偶爾突破下限,但整體播放的電視劇平均質量是國內諸多電視臺中最高的。
每年的開年大戲和暑期檔,最低一部8分精品,聲勢最旺時,差不多能扎堆出現3~4部精品,9分神作也是常有的事。
這其中有將近一半,都是正劇。
央視之下,原先倒是有幾個口碑還湊合的公司,等到山河崛起,就佔了第二的寶座。
《闖關東》、《亮劍》,乃至門檻不卡得那麼嚴,勉強可以計算入內的《神醫喜來樂》,都是響噹噹的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