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話實說,央視拉攏左樂之前,想過此事不會輕易成功。
畢竟左樂是東山臺出身,東山臺幾個高層對其都有知遇之恩,而且和張玫不同的是,左樂成名之後,和東山臺沒有因為利益等原因交惡。
甚至在左樂離開東山臺成立山河影業時,東山臺還投資了不少資金,成為山河的小股東,也是目前除左樂個人外,唯一擁有山河股份的。
當然,東山臺入股山河這事,沒有表面上這麼簡單,雙方當時應該說是各取所需,互相拉攏。
但不管怎麼說,左樂自立,並沒有影響和東山臺的關係,相反,經過之後的一系列深入合作,兩家關係越發親密。
時至今日,兩家的關係可以說是如膠似漆,蜜裡調油。
這種情況下,央視也沒想著自己這邊一開口,左樂就屁顛屁顛的拋棄東山臺,跑來投靠央視,根本不現實。
他們的計劃是先打動左樂,在他心裡留個縫,然後各種利誘,慢慢拉攏,最終功成收尾。
然而,央視怎麼也沒想到,左樂反應會這麼冷淡,似乎對他們提出的條件一點也不感興趣。
讓他們有些挫敗,開始懷疑央視的影響力,同時也對左樂對東山臺的“忠誠”有了新的評估。
這次針對東山臺的挖牆腳,似乎沒他們想的那麼簡單…………
開局不利,央視為了不引起東山臺的注意,暫時偃旗息鼓,左樂自己也沒聲張。
有一說一,央視實力在這擺著,如果有機會,他不介意和對方合作一把。
另外,東山臺這次重金挖來張玫,多少讓左樂產生了一點危機感。
倒不是因為張玫,這位剛剛成名的女導演雖然有兩把刷子,但還遠不到能威脅到左樂的程度。
主要是左樂從這次東山臺的舉動嗅出了點不一樣的味道,東山臺似乎不願意再向以前那樣,把所有的寶都押在山河身上。
老東家的行為,從理智上,左樂是理解的。
畢竟再好的合作伙伴也不如自家人,再說東山臺是一家地方省臺,不能把收視命脈放在一傢俬企身上。
打鐵還需自身硬,如果他是東山臺的領導,也會這麼做。
但理解歸理解,理智上左樂認可,情感上左樂卻有些不能接受。
東山臺年底幾乎鐵板釘釘晉升一線電視臺,這期間如果論功行賞,他和山河不說佔據大半,拿個頭功一點也不過分。
然而,眼下東山臺還未坐上一線電視臺的位置,就開始準備“卸磨殺驢”了。
當然,這個說法有些誇張和過分,但東山臺這麼做要說沒有一點預防將來和山河分道揚鑣的心思。
那就是糊弄傻子了。
左樂一心一意對待老東家,其他電視臺多次重金厚酬拉攏,山河通通置之不理,如今東山臺來這麼一出,心寒談不上,多少有點小疙瘩。
舉個不恰當的比喻——
以前,東山臺是父母,左樂(山河)是養子,大家親如一家,父母甚至把家產(收視份額)都給了左樂,左樂在家裡的地位也是非常崇高。
故而,左樂這個養子給家裡幹起活來特別賣力,別家(其他電視臺)用女兒(重利)招他上門女婿,他也不去,一心一意把家裡事業搞得蒸蒸日上。
這時候,父母突然想起了親兒子(製作中心),為了養老(未雨綢繆),他們準備把親兒子也培養起來,未來還要把“家產”分給小兒子一部分。
雖然左樂仍是家裡的老大,未來大部分“家產”八成還是他的,但畢竟是養子,心裡該犯嘀咕還得犯嘀咕。
將來萬一和父母起了分歧,總得有個岳家(後路)可以投靠吧………
說白了,東山臺可以分開押注,未雨綢繆,左樂也能多找個籃子裝雞蛋,有備無患。
而央視,就是籃子備選之一………
…………
此時,時間已經來到了8月,《大學生的故事》大結局在7月末播完,最終還是沒有衝到1.8,全劇平均收視率停在1.75。
不過值得一說的是,《大學生的故事》豆花評分殺到了8.5,和《家有兒女》系列口碑最高的第一部持平。
這也和其粉絲大多數都是年輕人有關,畢竟這些人才是目前網路影視打分的主力軍。
而《家有兒女》的忠粉,多是兒童和青少年,相比之下,話語權還暫時落後。
也許過了幾年十幾年,這批《家有兒女》的死忠粉長大了,搞不好會來個口碑逆襲。
但不管怎麼說,收視率1.75,豆花8.5分,《大學生的故事》交出來的成績堪稱優秀,併成功地在年青人群體打下自己的影響力,為續集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