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的故事》作為情景喜劇,劇情是相對分散的,一集一個單元,絕大部分都是圍繞大學生的日常事件發生。
像第一集點名風波,劇情就是圍繞大學生點名逃課這事。
由於課程模式不同,大學生區別於中小學的固定教室,一般都是流動上課,很多課程,甚至於多班一起上。
學生多,流動性又強,導致老師也不認識所有學生,為了限制個別學生逃課,點名簽到就成了老師們的常用殺招。
很多學生為了“自由”,和老師在這件事上鬥智鬥勇………
但凡上過大學的,大部分都有類似的經歷,即便沒逃過課的好學生,也基本看過別人的熱鬧。
《大學生的故事》的演繹,雖然略帶誇張和搞笑,但卻很容易引起觀眾共鳴。
沒上過大學的,看看劇裡的片段,也覺得新鮮有趣。
尤其是對於還處於中學深淵的學生們,很容易產生對“自由美好”大學生活的嚮往。
…………
第一集點名風波,只是引一下劇情,四位主演同時出場,交代一下人物性格。
從第二集開始,就開始正式四個人輪流當主角,其他人打輔助,少部分集數,四人齊出。
這也是情景喜劇的一個慣用模式,沒有主線劇情,又想搞事,那就得在主演上挖。
每人挖兩輪,再加上客串明星帶來的劇情,就差不多湊夠一部電視劇的集數了。
《武林外傳》《炊事班的故事》《家有兒女》都是如此。
《地下交通站》這類由於有主線(抗戰)的,推動劇情就主要靠事件發生,人物挖掘得少,但本質上,兩者性質都是差不多的,區別的是表現手法。
第二集的主角是呂胖胖,因為做事“不拘小節”,他被學生會盯上了,天天被找茬收拾。
氣憤之下,呂胖胖聯合室友整了一下學生會,讓其顏面大失,從而惹怒了學生會老大汪小糖,劇裡第一對歡喜冤家開始上線。
大學生學生會是什麼存在,大家都懂,主角團狠懟了對方一波,絕對讓人喜聞樂見。
可以說,《大學生的故事》前兩集,編劇脈掐的很準,撓到了觀眾們的癢處。
兩集播完,就在圍脖、懂呼等網路平臺掀起了一股小風浪,山河看了一陣,大部分都是好評,最新的豆花評分也出爐,達到了8.4分。
這個評分,雖然和左樂那幾部情景喜劇沒法比,但也是很高了,甚至要略超出高新建導演的兩部《家有兒女》。
如此優良的口碑,導演薛君高興的都要跳起來了,好歹他還有些理智,口碑好不代表收視佳。
《大學生的故事》算不算成功,還要看收視成績。
次日,《大學生的故事》首播成績出爐,薛君懸著的心算是放下了一半。
首播平均收視率0.91,和預期結果差不多。
畢竟是主創名氣一般的新劇,首播肯定不會太強,後期發力才是關鍵,這點薛君和山河心裡有數。
第二天,《大學生的故事》播出3、4集,收視率上漲,但幅度不高,僅至0.94。
這個漲勢,對比普通電視劇還算不錯,可和那些收視大爆的熱播劇相比,差距可不是一丁半點。
薛君等人大致心中有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