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山河新上的這兩個專案,左樂本人主要關注的是《重案六組》。
而《衛生隊的故事2》,既有第一部的基礎打底,又可以蹭姊妹篇《炊事班的故事》的熱度。
就算原班人馬有所缺失,成績可能會下降,但也不會差到哪去。
並且,因為《衛生隊的故事2》導演薛君本身就是第一部的導演之一,不存在什麼導演更換,導致續集風格劇情和前作不搭崩盤的風險。
所以,《衛生隊的故事2》上限不好說,但下限卻相當高。
也正因如此,左樂並沒有把太多精力放在這部劇上,而是讓山河影業的製作部主抓。
製作部負責人明言親自掛名《衛生隊的故事2》監製,並派了正副兩個製片人跟組。
這也是左樂為探索將來山河影業影視製作執行模式做的一個新嘗試。
隨著山河影業整個基本盤日益擴大,山河不可能僅僅只圍繞著左樂自己執導的一家劇組去工作。
在山河不斷立項新劇的背景下,公司製作部也開始逐步轉向系統化,山河影視製作流程專業趨勢,勢在必行。
根據左樂的設想,未來山河立項一部影視,職責大致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內容創作,一部分是財務資金方面。
內容創作由導演主抓,財務方面則由製片人負責,同時,兩者都歸製作部督管監察。
說白了,這個執行模式還是搞地方和中央那一套。
把一個劇組分成了導演和製片人兩方勢力,導演管拍攝,製片人管錢,雙方平衡轄制,但上面還放著一個製作部在監督。
三權分立,儘可能大限度上保證公司的利益。
《衛生隊的故事2》就算是這個模式的第一個試點。
如果可行,以後山河再立項,都按照這個模式執行,包括左樂自己的籌備的劇組也是如此。
當然,到時製片人和製作部敢不敢懟老闆就不好說了。
這也是這個執行模式的一大弊端,那就是有左樂和高新建這兩個bug。
左樂不必多說,作為老闆兼公司臺柱子,他的劇組,就是天天往死裡作,製片人和製作部也不敢多吭一聲。
而高新建作為公司元老,和製作部老大明言是山河成立之初左樂手下唯二的大將。
資歷深厚不說,關鍵高新建手上還握有《家有兒女》這個大IP,並且和大部分的山河藝人(空文系)關係親近,人脈廣泛。
高新建當導演,公司根本沒有製片人敢和他炸刺,哪怕是製作部,也就只有老大明言能和他掰扯兩句。
所以這個模式是很難套用左和高身上的大。
反倒是孔勝和薛君,這倆算是山河新人,腰板不足,製片人們能和他們平等共事,製作部也壓得住他們。
關於這個弊端,左樂心裡是有數的,但也沒在意。
這個模式本質是為了以後山河擴大,導演增多,大規模立項新劇才試推行的,只要合適大部分的劇組和導演就行,少許有一兩條“漏網之魚”,無礙大局。
實在不行,還可以讓明言這個製作部老大親自上陣,或者他這個老闆出面。
…………
《衛生隊的故事2》去搞試點,《重案六組》暫時由左樂本人親自盯。
左樂對這部劇很重視,因為這是山河第一部非他導演的獨立新IP。
而在此之前,山河其他導演拍的電視劇都和左樂牽扯極深。
高新建的《家有兒女》二三部是接的左樂《家有兒女1》續集,薛君的《衛生隊的故事》是左樂《炊事班的故事》的姊妹篇。
可以說這兩個系列的成功,或多或少都沾了左樂作品的光。
而這回這個《重案六組》不同,左樂除了給了一個劇本大綱和幾個選角意見,其他全部都有導演孔勝負責,左樂本人在這部劇裡的影響和痕跡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