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別具一格的獨特風格,自家人知自家事。
別的導演是從劇本從無到有,一點一滴的拍攝影視劇,自然需要演員和劇組工作人員群策群力,才能讓作品慢慢成型。
而左樂是照著腦中的原版電視劇“復刻”到現實中,只要比著原版照搬就行了。
就像是原創和抄襲,二者根本不是一個難度層面上的。
但外人不知道這其中內情,所以看左樂的種種“異常”行為,就變成了指揮若定,胸有成竹,天賦異稟,骨骼驚奇………
嗬~~呸!
因為老太太和武越的“超常發揮”,劇組比預計提前一個小時結束了下午的拍攝。
不過今天的拍攝任務還沒結束,晚上還有一場鼎香樓眾人吃飯的夜戲,老太太、武越都在,鮑小勇和高明亮也要過來。
…………
晚上7點
幾個演員坐在房間的炕上,圍著一張矮桌子,上面擺滿了菜和主食。
這些菜不是道具,都是可以吃的。
左樂曾仔細翻閱過原版《地下交通站》的所有評論和彈幕,知道不少觀眾喜歡看劇中出現的各種美食場景,號稱十分下飯。
甚至他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員,還因此成了某家驢肉館的金牌vip。
所以,在左樂開機拍攝後,就專門和基地中的一家飯店進行了合作,劇組需要什麼菜色,就讓飯店做完送過來,然後給演員做“道具”。
左樂親自品嚐過這些“道具”,味道很不錯,演員們的評價也很高,一般拍完戲後,這些“道具”都會和劇組盒飯一起迅速消失。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鼎香樓主打的是驢肉菜,但“道具”中的肉菜絕大部分都是牛肉替代,極少部分才使用真正的驢肉。
原因有三,一是驢肉不太好買,二則是牛肉比驢肉便宜,三是因為有些演員因為某某問題不能吃驢肉………
咳咳,不相關的閒話少敘,原版《地下交通站》非常注重細節。
比如,因為年代原因,當時老百姓很少能吃到肉,所以來來鼎香樓的客人,一般全都是點肉菜,少有的幾道素菜,也全都是好下酒的。
還有孫掌櫃他們自己吃飯時,幾乎吃的都是客人的剩菜,並且其中的肉菜和細糧做的火燒先緊著師孃齊老太太吃,水根、孫掌櫃他們幾個年輕人只吃難啃的硬窩窩頭。
這點細節,在救美國傘兵那集也有體現。
好吃的驢肉火燒先顧著幫忙打鬼子的“洋朋友”,他們自己則在樂呵呵的坐在旁邊,心甘情願的啃粗糧做的窩窩頭。
簡簡單單兩種主食的差別,卻一下子就突出了那個時代老百姓的孝順和樸實厚道!
左樂把原版這種愛扣細節的精神完整的繼承下來。
此時炕上的演員就分別拿著窩窩頭和火燒兩種主食,矮桌子上的肉菜也放在齊老太太身前,鮑小勇幾個人的筷子,只夾自己跟前的素菜,鮮少往盛著肉菜的盤子裡面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