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14 第 14 章 (1 / 2)

嶽寶華糾結不過兩秒,拿起勺子,送了一勺拆魚羹進嘴裡。

魚肉只有鮮香沒有腥味,鯽魚肉比鰱魚更加細嫩,細品之下有誘人的鮮甜,配菜絲切得如頭髮絲一般細,他卻依然能吃出屬於食材脆、甜、香、滑,層次分明又相輔相成。這俘獲人心的醇香,這入口的順滑……

拆魚羹是寶華樓的招牌,他做了幾十年,每一步都經過細細地打磨,在反反覆覆中精益求精。丁勝強那麼做拆魚羹,嶽寶華可以肯定,短期有效,長期在拆招牌。

他孫女的這碗拆魚羹就不同了。明明食材跟他做的拆魚羹相差很大,他再細細品了一勺,還是分不出自己那種遵循傳統的拆魚羹好,還是說寧寧的這個材料幾乎全變的拆魚羹好。

他邊上的喬君賢勺子不停地往嘴裡送,嶽寶華記得,有一次剛好自己出去一會兒,這位少爺帶著他的幾位朋友來,是三徒弟給他做的拆魚羹,樓家富的手藝和丁勝強不相上下。這位少爺當場沒說,回去後打了個電話給他,問今天他是不是不在寶華樓?他當時還奇怪,這位少爺說,拆魚羹不對,香氣不正。

為此他還特地和樓家富各做了一碗拆魚羹,仔細對比下,樓家富火候上還是缺了一點。這麼挑的一張嘴,現在正吃得歡。

喬君賢吃了一口又一口,一碗拆魚羹見底,他也很奇怪,他留學的時候,自己找了食材做,做出來的又腥又難吃就算了。

他在唐人街的粵菜館也找到過拆魚羹,明明他們用的食材都是跟寶華樓幾乎一樣,味道就是不對,不是湯的鮮味來自味精,就是魚肉有股土腥味,配菜也沒有層次感。他每次回港都會去寶華樓吃這碗拆魚羹,就連寶華樓的廚子做出來都有差異,唯有華叔的那碗拆魚羹才是他記憶裡的味道。但這位嶽小姐做的拆魚羹,食材都不一樣了,如果不是看見嶽寧親手做了這碗湯,他會以為這是嶽寶華做的。

“華叔,嶽小姐的這碗拆魚羹有寶華樓的味道。”喬君賢說。

“喬先生,等有機會一定要去粵城的福運樓,福運樓的拆魚羹用料特別考究,遵循古法,做得最是地道,我們國強的拆魚羹深受顧客歡迎。”張麗芬趁機邀請喬君賢。

“媽,喬先生不是說用料,是說風味,您沒吃出來嗎?寧寧這道菜放我們福運樓,您能說它不像福運樓的菜嗎?”羅國強打斷了他媽的話,他剛才喝第一口就覺得這個拆魚羹很熟悉,寶華樓的味道,不就是福運樓的味道嗎?可他從小被教,要怎麼看魚,要用什麼配菜,堅持用馬蹄粉勾芡,現在這一碗拆魚羹,連魚都改了,飲起來也有差異,偏偏他就覺得這該是福運樓選單上的一道菜品。

張麗芬微微張開嘴,嘴裡還留著魚香,味道好像有差異,又好像沒那麼大的差異。

楊福根他們又不是客人,他們拿著大勺子,自己動手了。嶽寧指著桌上的一個鹽碟一個辣油碗“陳同志、福根叔,你們要是覺得淡了,鹽和辣,自己加。”

還在細想孫女是怎麼做到用不一樣的食材,燒出跟他一脈相承味道的嶽寶華,聽見孫女居然要叫人在拆魚羹里加辣,他抬頭看孫女,作為一個粵菜大廚,他實在不能接受拆魚羹里加辣椒油,腦子裡卻是剛才孫女行雲流水的刀工,和嘴裡那還未散去的魚茸香氣。

他不是孩子的師傅,他現在只是個食客,他可以評判菜的好壞,不該評判別的廚子怎麼看待自己做的菜。

嶽寶華強自按壓自己的衝動,羅國強忍不住“最好不要加辣椒油,會壞了這碗湯的風味。寧寧的這碗湯,不能添也不能減,剛剛好。”

羅國強一臉真誠,讓幾隻想要加調料的手停住了。

“沒事,按照自己的口味加。”嶽寧拿起辣椒油碟,舀了一勺進楊福根的碗裡,“我爸跟我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如果這個人一直生活在一個地方,那麼他的口味就很單一,咱們在西北長大,就喜歡吃鹹的,喜歡吃口辣的。這碗拆魚羹對大多數吃慣重口的人來說,就淡得沒滋味了,會覺得好吃嗎?沒什麼不能添不能減的,愛加就加,怎麼好吃怎麼來。”

她又把鹽罐放到陳主任的面前“陳同志您走得地方多,各地的菜餚都能接受了,但是北京的口味要比粵城重,要是覺得太淡,加點鹽。”

陳主任喝了一口湯,最終決定捻了幾粒鹽進碗裡,再攪一攪。

嶽寶華看著那邊幾個人,愜意地喝著加了辣,又加了鹽的拆魚羹,陷入了沉默。

嶽寧的做法打破了羅國強的認知,羅國強問“寧寧,加了辣的拆魚羹,還是粵菜嗎?”

“不能算是了吧?但是我爸說,就像一個人喝茶,剛剛喝茶,不管多好的茶,都是苦的,那麼剛開始不能說什麼好就讓他喝什麼,而是應該從淡茶開始,讓他能喝進去。只有喝進去了,一次兩次,次數多了,他慢慢學會品了,就知道好壞了。他在福運樓的時候,如果是外地客人,他會讓服務員問一句,哪兒的人,會在口味上略作調整,因為這個,他被羅爺爺罵過幾次,他卻屢教不改。”

這些話確實是爸爸說的,想到這裡嶽寧心頭又悶了起來,她上輩子的爸爸見外地遊客在社交平臺吐槽他們酒樓的菜不好吃,氣急敗壞,用小號罵回去“去吃你的回鍋肉,口水雞,生啃辣椒也可以。新鮮的不要吃,非要吃重口味的。”

她勸她爸,外地遊客有自己的口味,她認為可以在選單上給大家選口味,就像飲料的糖度一樣。她爸差點跳起來,火爆地臭罵了她一通,說粵菜老祖宗的棺材板都按不住了。

到了這輩子,爸爸教她做菜的時候,廚子做菜不強求所有客人滿意,至少要讓大部分客人滿意,粵城是通商之地,南來北往的客人多,口味也雜,有必要根據客人適當調整口味。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