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八股先生也嘚瑟> 第2章 你,敢吃螃蟹嗎?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章 你,敢吃螃蟹嗎?

西裝,襯衣——這是尤志的標配。

當然,這不僅是尤志的標配,也是尤志公司所有人的標配。

“八股先生”就得穿這個。

這是尤志給公司職員下的一道“雷打不動”的死命令。

所以,進入志翰文化公司的第一印象,就是整齊,整齊的著裝,整齊的佈局,整齊就是訓練有素,整齊就是規矩。

不過,成翰是個例外。

其實,志翰文化公司最大的老闆是成翰,尤志是“二把手”。但尤志又是一把手。怎麼說呢,志翰文化公司的投資方為成翰,但他不懂業務。尤志是業務的大拿,但他沒錢。

不同於其他意義上的文化公司,志翰文化公司的主打業務是——公文寫作。

這在全國幾乎都是個先例。

成立這樣的公司,尤志是做過調查的。他發現,現在的很多單位,無論是公家的還是私人的,公文寫作是一個弱項。有些單位寫材料的,連最起碼的通知都搞得語不順,詞不達意囉囉嗦嗦。

說起來,還是尤志當報社採編之前的事情了。那時候,他在一家**部門當臨時工。中文畢業的他,當時依然發表了不少的豆腐塊文章。領導發現他有這個才能,就把他安排到辦公室,負責日常文字工作。似乎,尤志天生就是為了公文寫作而生的。初接觸公文,他就遠遠超過了自己的那些豆腐塊文章,並且,很多次報告還被當成了省裡、市裡的範文,還拿過一些國家級的獎。

但畢竟是臨時工,臨時工掙得少、幹得多,加之單位清理非正式人員,尤志不得不離開。離開之後,尤志應聘到一家報社當起了臨時採編。這期間,不斷有之前熟悉的朋友找他代寫公文,這樣的事情還不少。但,因為朋友關係,常常是白乾。後來,尤志覺得,這是一件可以深挖的事情,就找到大學同學成翰說起來這件事。成翰也覺得可行,就投資成立了志翰文化公司。

沒想到,在尤志的帶領下,公司運營十分順暢,效益也十分可觀,一來二去,尤志就成了公文界的名人,公司的名聲也越來越大,生意也是越來越好。

“八股先生”是尤志想起來的稱謂。八股文嘛,可不叫八股先生。名字側重於前者,後者的先生,則代表著水平和能力。他的優勢是:所有的公文類材料,他都可以勝任。這是多年實戰經驗換來的,任何人也奪不去。

開始,有人把尤志他們叫做“槍手”。尤志並不這麼認為,社會上那些五花八門的“代寫機構”才是“槍手”,他們是寫作者,是專業人士,是研究者。有研究就有創新,“槍手”充其量就是複製品,較之,要低一個層面呢。要知道,尤志極有可能就是開創這一行業的先驅。如果那樣,用報紙那些糊弄人的話,他就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在這一點上,尤志表現得儼然一個專家。專家對自己的榮譽向來愛惜如命。

後來,有人專門針對尤志的事情做過調查,在他之前,國內的確沒有人單純依靠公文寫作為生的群體,也沒有人把願意它當成一項職業去經營,即使那些單位裡寫材料的,也都是被逼無奈,也都是混天過日子。他們幾乎不熱愛自己的這份工作,從來沒有想過有什麼建樹,更談不上研究了。

這可是一個頗需要耐力和水準的職業,不僅要求你有深厚的文字功底,更要求有見識、有視野、有創造、有發現、有高度、有力度、有深度、有情感、有想法、有新意、有智慧。

尤志一度自豪地認為:古往今來,歷朝歷代都不缺少“八股文”的寫作者,但今天,能夠擺脫鐵飯碗鐵飯碗為支撐的八股文寫作,一定會成為一種全新的、可以載入史冊的事件。

現實告訴他,沒有人願意從事這種單純、枯燥而又不顯業績的職業,受累不討好,常不常就是通宵達旦,苦累與收入,或者說付出與回報嚴重不成比例,這些都是現實存在。所以,尤志心中最大的理想就是,在他這裡,公文寫作的付出一定要和回報成為正比。

是的,現代社會,能夠吃得下苦的人越來越少了。看看那些高校畢業生,都願意尋求那種少付出、多回報、又清閒的工作,即使混跡到公職序列裡,也願意有點權勢,沒有人願意一頭扎進文字的海洋裡去撲騰。有人曾說,撲騰來撲騰去,除了喝了滿肚子的水,什麼也得不到。

無論是公家單位還是私人單位,寫材料的人越來越少,材料水平不高就成為了一種社會現象,社會現象背後折射出來的,是慾望的深刻體現。

所以,對於應聘到志翰文化公司的年輕人,尤志通常的一個問題就是:你,敢吃螃蟹嗎?

……

尤志一班人死心塌地地經營著一個陌生而又熟悉的事業。尤其對於尤志而言,他是個有心人,這些年的摸爬滾打,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無論是創作還是研究,都有獨到的見解。

這一天,就是一個見證。

尤志讓助理左雅把伊凡發來的兩篇稿子列印出來,分發給公司的每名職員。

每次接到比較重要的業務,他都會這麼做——集體討論。當然,說是討論,不如說是業務培訓,焦點還是在尤志對於文稿的講解和分析上。

公司將近二十名職員,有比較成熟的老手,比如左雅、謝飛、孟佳、歐陽志,當然也有半生不熟的新手,比如李靜、尹柯、黃芸、寧濤等等吧。他們和尤志的水平相比,還有很大一段差距。要知道,在公文寫作領域,“很大一段差距”是一個宏大的概念,那不是一兩天或者一兩年就能追上的,這都是“實戰”的經驗積累。

這幫人之所以能夠死心塌地跟著尤志,除了不菲的待遇之外,最重要的,是能從他這裡學到真材實料,文稿分析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尤志推開玻璃門進到會議室的時候,大家已經安安靜靜坐在那裡。

尤志進來,大家齊刷刷把目光聚焦到他身上。那幫半生不熟的新手們更是呆呆地,好似看到心中膜拜的“神”。

尤志知道他們在等待什麼,每一次面對全新的文稿,他們心中是模糊的,沒有清晰的思路,沒有深刻的見解,對於他們,每一次都是挑戰。他們期待,從尤志的言辭中獲得解脫,獲得新的收穫。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