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上清一代平頭漁民哥,人數多達七百人。身高最低的,只有一米六五左右,就是他們這種體形,可以輕鬆的拉開十二點七的重型對空花生米速射機。
以前的船上,空間狹小。
身體矮的有優勢。
七百人,分佈在船體內部挖空又改造過的各個位置上,魚簍被拖船以七節的速度往南走,他們在檢查著各自負責的,隱藏在船上的各種裝置。
比如,對空某款小飛棍。
比如,對海某款魚棍。
比如,……
反正所有的裝置都需要認真的檢查一遍。
帶隊的海兔叫楊海亮,一個人站在魚簍最高處的所謂燈塔頂上,這魚簍配有雙燈塔,高的那種上面帶個球,球上架個杆,杆上再掛個球,最上面的球才是燈。下面的球是千里眼。
矮的那個燈塔的,有人問起就是備用的。
沒人問,就是瞭望塔,外加個小控制室。
他用望遠鏡看著兩條大功率拖船的位置,此時兩條拖船正拉著魚簍往前走。
眼下這魚簍,原先舊船的時候長一百八十八點七米,現在的長度是二百六十米,不是把船加長了,而是船的前後都加裝了許多東西。
原本的寬度是三十三米,現在的寬度是八十米。
加寬的部分全是虛的,到地方就拆下來,然後在海上展開,沉到海中,就是深海網箱。船的兩側,還掛了兩艘自備的充電拖船,此時魚簍若靠這兩艘小型充電拖船,也有點動力,不過速度會非常慢。
船後原本的動力部分拆除,留下一道門,快艇可是方便進出。
兩側,等養魚的網箱被拉到幾百米外展開之後,架子拆掉重新組裝,兩側就是有了浮式簡易碼頭,可以供送補給的船停靠。
漢家出海捕魚的人,路過想休息一下,也可以停靠。
魚簍的船體上方,鋼架式結構,輕質隔牆組合。還有可以居住一百人的賓館,總共有六十七個房間,按島港好一些的酒店作的佈局,配有餐廳什麼的。
接下來,還有宿舍區、淡水泳池、健身區、棋牌室等等。
當然,只有酒店還粘一點豪華的邊,其餘的部分依海兔的作法就是,能省錢就一定要省,咱窮成這樣,就不要瞎講究了。
這條船上,最要緊的兩個區域。
一個是冷聚蘑菇充電寶的工作間,另一個就是隱藏在船底的海水提取器。
名義上,這個重達近千噸的海水提取器,是用來淨化海水,為這裡提供淡水的。是,沒錯,這機器確定提供淡水,這是主要的工作。那機器也搞一點小事業,從海水中要提取氘等物質。
其中包括卻不限於金屬鎂、蘑菇粉等等。
楊海亮隨身帶著一隻緊急裝置,這是寧仁親自設計的,如果遇到萬不得已的情況,楊海亮帶人離開,然後在距離五海里範圍內,引發冷聚充電寶過載,完成自毀。
這是寧仁的想法。
楊海亮的想法比較簡單。
這東西是遠端的,萬一靠不住呢。
他出海前,演練過幾百次手動引發冷聚蘑菇充電寶過載的操作流程,還是手動最靠譜。
這個充電寶別看小,過載之後自毀的力量,至少也相當於光島那個小孩子好幾十個,
這事,海兔在羊城的碼頭長親自和他聊過。
不需要碼頭長刻意的交待什麼。
以海兔的尊嚴,楊海亮就不可能在發現極端情況下獨自離開。
兩天過去了。
因為速度慢,距離目標礁石還要再走些時間,若是加上停靠的時間,估計晚飯前能完成。
北邊距離瓊也就是不到一百五十海里,西邊距離南堠的陸地,有一百多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