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招待所的路上,沙瑪是讓寧仁揹著走的,因為腳發軟。
沙瑪對寧仁說:“就這幾天,我感覺回去之後,我能寫出一本歷險記來。”
寧仁卻說道:“我感覺事情不對勁,為什麼他們遲遲不帶我們去鋼鐵廠選好的地點看呢,我想明白讓找藉口自己去看看,你認為如何?我大概知道在那裡。”
“恩,沒有嚮導,會不會有危險?”
“不會,不太遠。借輛車,最多兩小時就能到。”
沙瑪同意了。
此時,燕都。
一張紙條送到了一工部,上面就只有一句話,全面停止煲鋼計劃。
有理由嗎?
有,但不在這張紙條上,來自一個小地方,水溝村。
水溝村副村長郭奉賢,就是出自一工部的。
他給出的理由有許多。
從地質學上,那個鋼廠選的地點很差,為地基要打幾十萬根鋼柱。而倭奴人給的裝置,就調查全是舊裝置,再可惡的是連修路用的裝置都必須從倭奴島進口,甚至包括馬桶。
最後一個理由。
倭奴人給的鋼鐵廠裝置只能吃細糧,只能用來自足球國或是袋鼠國的鐵礦石。
原料怎麼辦。
再用珍貴的外匯去買嗎?
用整個漢家的收入去養活一個鋼鐵廠的存活?
接下來,補充建議。
全面稽核與倭奴島進口裝置,任何採購舊裝置、夾雜其餘產品、技術落後等等的,全部重點談判。
一工部讓一個村子給教訓了。
卻有火不敢發。
重談吧。
次日,談判桌上。
鋼鐵廠籌建負責人就給了倭奴島新的方案,原先討論好,只差簽字的清單百分之九十九給劃掉。
“我們要求最新的,全新的,更高型號的裝置。而且必須調整適應我們自己的礦石,價格再降百分之七十,我們查過,你們倭奴人出口到別的地方價格,我們要更低。還有,石油漲價了,在原先價格上,漲百分之五十。”
納尼!!!
倭奴島新倭鐵的談判人員直接懵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