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其它小說>從連城訣成就武林神話> 第36章 神照功、太極劍(二合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6章 神照功、太極劍(二合一)

戰鬥經驗這一節,風逸從小說人物中多有了解。</br>譬如中原五絕、郭靖、楊過等人都能將靈智上人、李莫愁、霍都、小龍女、尹克西、尼莫星、瀟湘子等一流高手戲弄秒殺,修為不亞於他們的金輪為何不行?</br>無他,就是因為戰鬥經驗嚴重不足。</br>金輪進中原之前,生平對敵,就是三招兩式解決戰鬥,那言下之意,固然是他厲害,可他的對手有多弱,也就不言自明。</br>對於這樣的人,他的實戰能力自不能抱有期待!</br>可風逸縱然經驗欠缺,一般的武林人物一出手,也能一眼發現其破綻所在,一擊而成。</br>因為神照經一旦大成,內功便到了入神坐照之境界,便是“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br>只憑精神便能感知對方來招。</br>所以他對付那些武林人物圍攻,以及汪嘯風、水笙這些家學不凡的後輩好手,都是一招秒敗。</br>他們在風逸眼中,破綻太多了,而這也是武學中“避實擊虛,批亢搗虛”之要領。</br>不管武功多強,破綻之處便是他的最弱之處。</br>當然,道理誰人都懂,只不過關鍵的問題,在於怎樣發現對手破綻,捉住對手破綻。</br>神照經講究“以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導大竅,因其固然。”</br>只要有招,則有形,有形就有破綻,破綻就是你招數上照護不到的缺點。</br>外功招式如此,內功亦是如此,</br>因為內功有它的氣門。</br>哪怕是毫無破綻的高深內功,可好多人內功修為不夠,內息運不到某些經脈中的某些穴道,這便是破綻。</br>這瞞不過神照功大成的風逸,他只需以“庖丁解牛”之法破之。</br>而這也是原劇情丁典達到的境界。</br>好多讓狄雲斷然難敵的好手,面對丁典,躲不開他的一抓,原因就在於此。</br>那時狄雲雖說武功全失,但眼力尚在,他可是身具擊敗萬門多弟子圍攻的武功,那神照功大成的丁典有多恐怖,可想而知。</br>如今的風逸“神照功”業已大成,內力不在原劇情中的丁典之下,丁典更是將自己多年來的所有武學心得傾囊相授。</br>一般的武林高手在他眼裡破綻百出,要真一拿不死,反而會如原劇情中丁典一樣,先尋思自己是不是神功沒練成,不會先去懷疑對方是不是有什麼防護措施。</br>神照功給人的感覺,就是這麼的離譜,這麼的自信!</br>當然武學修為越高,破綻就越少,乃至於沒有破綻。</br>那麼就需要去引誘對手,犯錯誤,給他製造破綻。便是“誘之以勢,趨之以利”的道理。</br>不過全無破綻的高手,武學修為已臻登峰造極、爐火純青的妙境,你懂的,人家未必不懂。那時誰能勝誰,就看各人運氣了。</br>風逸自忖當今天下難有此人物,而他只能先從“南四奇”這些高手下手,先提高自身能力在說。</br>適才他與水岱、花鐵幹先後交手,於對方武功修為已瞭然於胸,落花流水的武功均在伯仲之間,那麼面對劉乘風也好,陸天抒也罷,只要單打獨鬥,以空手迎敵,也不算是犯險託大。</br>況且他的兵刃功夫不是上乘武學,丁典對他說了,自己不會連城劍法。</br>因為梅念笙說連城劍法本就及不上神照經,而且那會的他命不久矣,也沒有時間傳授丁典武功。</br>那梅門三弟子所學的“唐詩劍法”,本就是套錯漏百出的劍法,以及被他們弄走的“唐詩選輯”也只藏有連城寶藏的秘密,根本沒有武功秘籍。</br>故而風逸的兵刃功夫只是丁典隨意傳授了一套劍法,也不怎麼精妙,如何比得上“落花流水”浸淫數十年的絕學?</br>風逸深知動兵刃,在招數上絕對比不過對方,取勝之機,只有憑藉內力硬來。</br>可他深知遇上修為不如自己的對手,以力勝之,自無不可。</br>然而一旦遇上內力修為旗鼓相當的對手呢?這世上焉能沒有比肩神照功的內功?</br>旁人或許不知道。</br>但風逸知道,一定有!</br>譬如九陽神功、太玄經、易筋經之類的。</br>面對這種人物,那就要以巧而勝了。</br>若在遇到不如自己的人,就只會憑力量碾壓,那結果就會成長為金輪那種人物一樣。</br>遇到不如自己的,隨便打。</br>遇上同檔次的,一個都打不過。</br>遇上不如自己的小龍女,也會受傷,非實力不濟,也是戰鬥經驗太差!</br>竟然會以己之短,對敵之長,這是新老五絕這種一路打出來的高手會幹的事?</br>風逸身懷系統,又修成神照功,他若走向這條路,他會自己羞死!</br>這典型就是吃飯坐小孩那桌,太侮辱人了!</br>他要面對任何高手,都能保持不敗!</br>所以他才選擇赤手空拳應對“落花流水”長劍,增長見識一方面,更要體悟無影神拳中的精髓。</br>在巧,不在猛!</br>畢竟盈不可久,乃是最基本的道理。</br>一理通,萬法皆可通。</br>以拳對劍,既能提高自己應變能力,未嘗不能從對方的招式中將他的劍法學過來。</br>以風逸的內力,只要通曉了竅門,世間任何武功都是一練即成。</br>更重要的就是,在風逸眼中,以兵刃對兵刃的功夫練與不練,尚在其次。</br>以空手對兵刃,是必須要經歷的,也是必須要精通的。這“空手入白刃”必須熟極而流。</br>因為只要活著,手腳怎麼也不會離開自己身體。</br>兵刃,則就難說了。</br>誰敢保證,隨時隨地都有兵刃可用?</br>難道跟令狐沖一樣,空有一身雄厚內力,手邊沒劍,立馬歇菜。</br>遇到敵人,第一反應是去找劍,這不扯淡嘛!</br>風逸與劉乘風以快打快,轉眼間拆了一百多招,勁風所至,店內桌椅,碗筷瓶壺,諸般陳設無不粉碎。</br>在眾人眼裡,這一百招拆得快不可言。但江南四奇卻似經歷一生一世,哪怕身處其間的,只有劉乘風一人。</br>風逸神功全是一蹴而就,本來雄重有餘,沉穩不足,可他隨著不停與人交戰,武學見識自會相應而增,於神照經內的要義領會益多,</br>此際經劉乘風這等一流名家激發,以神照經的武學道理一一加以印證,出手越犀利神妙,越鬥越是得心應手。</br>神照經中的心法訣要,在腦海中如小溪般汩汩流淌,周身內力如江湖大海,無窮無盡,只赤手空拳,面對劉乘風的長劍也是見招拆招,見勢破勢。</br>無論劉乘風劍法何等詭怪變幻,風逸都對他的破綻一清二楚,信手之間便將其瓦解。</br>而劉乘風卻愈加駭異,他自負劍法,久鬥無功,心中暗生煩亂:“莫非真要用太極劍方能匹敵?”</br>只聽風逸笑道:“道長這路劍法迅捷凌厲,又不失細柔,一剛一柔,相反相成,是否才有了‘清風柔雲劍’之名?”</br>劉乘風淡然說道:“足下好眼力!”</br>風逸又道:“素聞劉大俠乃是太極劍高手,怎不讓風某領教太極劍的幾手絕學。”</br>劉乘風這次已經不言不語了,因為他面色通紅,頭上漸漸冒起了白氣</br>這時全場目光都盯著兩人,陸、花、水暗暗著急,鬚眉掀動。</br>他們已經看出劉乘風白氣蒸騰,籠罩如霧,這是將內力發揮到了極致,再也不敢開口說話,以免內息走出岔道,否則非死即傷。</br>反觀風逸仍然遊刃有餘,還在劇鬥之中開口說話,內力怎會如此深厚?</br>劉乘風乃是太極名家,最擅長久戰,可風逸每招每式都蘊含神照功內勁,劉乘風內力與他相差太遠,每化解一招,內息都難以收回,</br>只是說了句話,便面紅耳赤,心跳氣喘,哪敢如風逸一般繼續說話。</br>風逸眉頭微蹙,心想:“他挺身而出,為的是為兄弟解圍,但瞧這樣子是寧願落敗,也不願意讓太極劍輸在我手裡。以免讓無知之人,小看了張三丰!”</br>當即說道:“武功本無高下,全在各人修為,縱然道長輸了,又能代表什麼?”</br>劉乘風心想:“你赤手空拳,我若用出太極劍也不能勝,世上總有無知之人,說三豐祖師所創的太極劍法浪得虛名!”</br>驀然間,風逸一聲大喝:“小心了。”右拳送出,一股大力沉凝如山,奔湧直來。</br>劉乘風腳踩奇步,避開正面,長劍一閃,橫削對方拳勁。</br>風逸跟著跨出一步,左拳直奔劉乘風胸口。這一拳有如疾雷,快如閃電,卻無一絲風聲。</br>劉乘風左掌斜出,想卸開對方拳勁,可兩勁相交,劉乘風手臂一熱,篤篤篤後退三步。</br>風逸左小臂畫一個半圓,只聽嗡的一響,劉乘風長劍被這拳風震開。</br>風逸再一跨步,右拳呼地擊出,劉乘風再次出掌,抵擋來拳。</br>二力一觸,劉乘風便覺不妙,一股無匹大力從對方拳頭迸發出來,循著手臂衝向他的胸口。</br>劉乘風藉著拳勁,一個跟斗向後翻出,本想借以消勁,誰知“神照功”雄厚無比,後勁無窮,劉乘風身不由己,再次一個筋斗翻了出去。</br>風逸飄然趕上,再次出擊,劉乘風急將長劍舞成一個圈子。</br>眾人耳中只聽得“錚錚錚”一陣疾響,有似雨打宮漏,快如電光石火。</br>陸、花、水旁邊看的暗自心驚。</br>劉乘風向後疾退兩步,氣息急促,手中直顫。</br>風逸高叫:“看來張三丰也就是浪得虛名而已,否則他的傳人,何至於都不敢出手一會我的神照功!”</br>他故意給了劉乘風喘息的機會,待話音一落,又連出四拳,一氣呵成,快不可言。</br>無影神拳但求一個快字,處處力爭先手,所謂不見影,力已及身。</br>而他已經與劉乘風過了百招,摸準了路數,對方抬手聳肩便知他要出什麼招,這幾拳先發制人,逼得他想再用“柔雲劍”,那一招半式也別想遞出來。</br>劉乘風平生於武功一道佩服者也只寥寥數人而已,這時卻不禁兩個手心都是冷汗,心道:“這小子話都說到這裡了,只能祖師保佑,希望太極劍能挽回頹勢。”</br>手中招數一變,長劍輕飄飄劃出一圈繞身銀虹,似輕實重,似重實輕,剎那間已深得“以靜制動,動靜相合”的武學要旨,所使的正是武林絕學“太極劍”。</br>這太極劍法乃是武當祖師三豐真人百歲之際所創。神髓是以意馭劍,重劍意而輕劍招,倘若心有拘圃,劍法便不能純,當年張三丰傳授明教教主張無忌之時,便要讓他忘記招式。</br>可劉乘風之所以遲遲不用,一則是因為他乃是武學大行家,心想世上武功斷無一蹴而就之理,風逸內力如此深厚,固然是內功心法乃為上乘,可必有奇遇,或許輔食過什麼異獸內丹、千年靈芝之類的東西。</br>然而武功確要精學苦練,層層遞進,愈上愈難,若非天姿過人、又有名師指點,自身又具大毅力者,萬難習成上乘武功,更別說風逸如此年輕。以為只憑“柔雲劍術”儘可抵擋。</br>畢竟柔雲劍法雖然不及太極劍法的奧妙精奇,以柔克剛的作用都是相同的。怎料風逸越戰越勇,越打越厲害!</br>二則是因為太極劍乃是武學史上不世出的大宗師張三丰創出來的。</br>劉乘風雖然苦修太極劍多年,對劍意理解頗深,武學修為卻未臻登峰造極之境,倘若被風逸所破,難免被一些無知之人說太極劍壓根不如神照功!</br>人家風逸只用一雙拳頭就給破了。</br>這干係太大!</br>奈何風逸步步緊逼,劉乘風不得已之下,也只能施展出太極劍來。</br>劉乘風手中劍只在身前大劃圈子,大圈,小圈,正圈,斜圈,他就彷彿頂著一團青茫茫的劍光,在朝風逸步步緊逼。</br>風逸連出幾拳,這威猛絕倫的拳勁,卻好似石沉大海,消失得無影無蹤。心中不勝凜然:“這太極劍果然厲害,今日若是大意,只怕求榮反辱了。”</br>當下連退數步,想要看清虛實。</br>劉乘風見極得快,當即划著大大小小、正反斜直得各式圓圈,再次推進,劍圈如滾雪球一般,越劃越大。</br>風逸只見劍氣森然,拂體而來,</br>劉乘風這些圈子劃得似是平常,可勢道甚奇,劍尖劃成大大小小的一個個圈子,竟看不清他劍招指向何處,只有一大團青光在自己眼前滾動,沒有絲毫破綻,而劍氣所至,毛髮皆寒。</br>風逸不禁又後退幾步,</br>眾人見風逸一直都是輕鬆裕如,這次卻是被逼的退了好幾次。</br>汪嘯風看得舒服,不由讚道:“劉伯伯厲害!”</br>水笙不禁問道:“爹爹,這便是張真人流傳下來的太極劍法嗎?”</br>水岱道:“不錯!”</br>水笙喃喃道:“也不知道能打贏嗎!”他口中唸叨,雙眼卻轉也不轉,盯著鬥場。</br>風逸退出幾步,心想如此,擺脫不了劍勢,這時他也確定了,太極劍的破綻必然就在這圈子裡。心想:“我若拔劍插入劍圈硬破,震飛他的兵刃,自是不難,可那是以內力取勝,非我所求。</br>但若不用兵刃,再猛的拳勁發出,也會被消於無形,若想近身而鬥,一個失手,胳膊豈不是被絞斷了?”</br>正自思忖,突然腳下一頓,原來他又被逼的退後幾步,恰好踏在了一具屍體上。</br>風逸心念一轉,大袖狂舞,掀起一股罡風,腳下這具屍體直撲劉乘風劍圈。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