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烏雲蔽月,這已經連續一個多月都沒有下雨的天氣,似乎終於要變天了。
遼瀋大平原上一片冷寂,伸手不見五指的無盡黑暗中,一支龐大的騎兵打著一支支火把,彷彿來自九幽地獄的鬼卒,正在大草原之上“轟隆隆”的前進。
極目遠眺,一望無垠地大草原上,遠方那隱隱約約的高牆上,星星點點地燈火隱約可見,那裡就是韃子盛京城所在。
朱由校與孫傳庭兩人,在傍晚時分,就帶領二十餘萬大明新軍抵達了渾河邊上。
可惜這裡的橋樑,已經被得知大明朝廷大軍前來的韃子派人摧毀,只得下令隨軍而來的後勤工程兵,搭建幾座大浮橋。
朱由校從大金雕在高空監視後的回報之中,已經得知韃子在傍晚時分,集體撤離了盛京城。
不過,皇太極他們也知道帶著太多的物資和牛羊馬匹、包衣奴才,根本就跑不快,是以都是輕裝上陣,只是帶領一些必要物資就開始撤離。
不過,皇太極也不敢放火燒城,同樣不敢對那些被他們放棄的包衣奴才,大開殺戒。
應該是他怕徹底的激怒大明皇帝和大明新軍,發起對他們不管不顧、不離不棄的瘋狂追殺。
因為那樣一來,雖然自己出了口惡氣,卻會得不償失。
皇太極和范文程兩人,都沒有那麼的不理智,也不會那麼的衝動做事。
但是有兩點值得注意:
第一就是那些韃子的撤離隊伍,全部都是騎兵,無論軍民。
他們知道其他的那些笨重物資無法帶走,當然要把所有的戰馬和良馬都帶走。
這也是為了跑路的速度,不至於被大明新軍追上來,還能夠利用馬匹來充作運輸隊,可以多帶走不少的生活戰鬥必須物資。
而且,在糧食不夠的情況下,完全可以殺馬充飢,起碼也能夠在缺糧的情況下,多堅持半個月以上。
在那茫茫的大草原上面,全部族人都是騎兵的情況下,想要找到一個蒙古部落並不是很難,無論是洗劫還是求救,都能夠堅持下去。
這樣一來,只要韃子大軍出了長城,到了那無邊無際的大草原之上,皇太極和他的後金,就真正的算是逃離虎口,基本上免除了滅族的危機。。
以他們的精湛騎術,大明帝國的新軍,是根本就追不上的,只能夠橫推著壓迫他們的生存空間,把他們慢慢的驅離出大明帝國的北方大草原。
還有一點,就是盛京城居然留下了那剛剛組建完成的兩白旗,用來為韃子大軍的撤離斷後。
這些由海西女真各部組成的兩白旗,居然是滿員的六萬人,一共有兩百個牛錄的戰兵。
這些戰兵竟然連城都不守,已經在盛京城外紮營,等候大明新軍的到來。
這些野女真,竟然這麼不知道死活,膽敢當後金的炮灰,也是讓知道了這個訊息的朱由校和孫傳庭兩人大吃一驚。
經過兩人和參謀軍官團的討論,一直認為,這些野女真組成的兩白旗,應該是不善於守城的緣故。
如果他們被大明帝國的大軍困在城內,那麼下場就會是顯而易見,敗亡是肯定的。
但要是他們棄城不守,在野外進行對大明新軍的攔截,卻是進可攻,退可守,實在不行,還可以輕鬆的跑路。
所以,這種看似魯莽的決定,恰恰是歪打正著,做出了對他們最有利的選擇。
現在各個軍團的後勤工程兵,搭建浮橋的業務,已經無比的嫻熟。
不過是在大軍剛剛吃過了晚飯之際,三座大浮橋就已經搭建完畢。
或許是皇太極也不忍心,就這麼把這些野女真炮灰給輕易葬送掉,告訴了兩白旗的野女真額真,不要試圖去阻止大明新軍過河。
因此,現在的河對岸,並沒有敵人的伏兵來阻止浮橋的搭建工作。
只有幾個小隊的野女真斥候,在河對岸觀望了一陣,就急匆匆地跳上戰馬,飛馳離去,想必是回去報信去了。
朱由校和孫傳庭也不著急,在將士們全部吃過晚飯,休息了一會之後,天色已經全部暗了下來,卻是夜間已到。
隨著一支支的火把被將士們點亮,大部隊開始過河。
首先過河的當然是偵察兵各個大隊。
他們的任務,就是先行去清除那些兩白旗野女真的斥候小隊,為大軍在黑夜之中引路。
實際上,這處渾河的渡河地點,就在盛京城的正南方,距離盛京城不到三十里,不可能會迷路。奇書網
伍樹強這小子,在當初皇家近衛軍突襲多爾袞的大隊人馬之時,為部隊成功製造狂馬之災,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被提拔為現在近衛軍火器旅偵察兵大隊的大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