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兵行進的速度極快,遠遠地不是步兵能夠相提並論的。
“噠噠”的馬蹄聲轟鳴中,近衛童子軍不久就越過了八里鋪,來到大淩河邊上。
這裡已經新修建完成了一座大石橋。
這大石橋極大,足有超級官道的一半寬大。
那些手藝精湛的石匠,還用大青石,雕琢了四個大石頭獅子,分別固定在大石橋的兩頭邊上。
就連大石橋兩旁的石頭護欄,也被匠人們雕刻了各種精美圖案,看上去很別緻華美。
不得不,這個時代的匠人,手藝方面,絕對達到了人類巔峰期。
畢竟,匠戶,都是世世代代的靠著一門手藝為生的,是自家安身立命的根本。
大冬的,也不是不能夠架橋修路。
只要做好了防寒防凍的準備工作,和其它季節的施工,沒有太大區別。
而只要有了足夠的物力和人力,保質保量,石橋修建得越寬大,反而會更加堅固。
就如同城鎮城牆和居民圍牆的區別。
現在的超級大官道所過之處,遇上的河流山溝,基本上都架設了這種大石橋。
當然,像是長江黃河那種大江大河,想要架設大石橋,就沒有這麼簡單了。
不是做不到,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要是不惜代價,還是能夠做到的。
如:在選定的大江大河架橋地段,於江河上游開挖一兩條大運河,來分流河水,甚至能夠將河道完全截斷,放放心心的架橋完畢後,再開閘放水,恢復河道等等……
這樣一來,超級大石橋架好了,還能夠得到兩條大運河,減少水患,一舉三得。
只是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已,不是做不到。
近衛騎兵團的速度減慢了一點,不緩不急的越過了大石橋,沿著大官道,繼續前進。
下午申時一刻,色慢慢的暗了下來,騎兵團抵達了十三山驛,大官道噶然而止。
前方已經沒有修建好的大官道行軍了。
這裡,起碼有著三百萬建築隊的民工,依舊在奮戰著,將大官道和沿途大農莊,同步向前繼續延伸。
這十二月的冬季,夜晚十分漫長,申時沒有過半,黃昏就已經到來。
朱由校也不心急,下令童子近衛軍,分作男女兩個大隊,分別進入大官道一邊相鄰的兩個大農莊休息駐紮。
他本來就預定用三的時間,抵達大遼河,再越過大遼河,到達第一個目的地——娘娘宮。
到時候,想必娘娘宮,已經是大明帝國的地盤了。
孫傳庭可不是一個善渣。
言出必行,就是他的座右銘。
既然立下了軍令,必然會有著絕對的把握,在三內,將整個遼西走廊收入囊鄭
由步兵軍團,一下變成了騎兵軍團,近衛童子軍的將士們,雖然趕了半的路,卻依舊沒有半點疲態,十分興奮的在議論紛紛。
進入了大農莊,後勤兵分作兩個大隊,立即在相鄰的兩個大農莊之中,熱火朝的忙活起來。
燒水,煮飯,烹製菜餚……
吃過了晚飯,洗澡過後,大家早早地就開始上床休息,盼望著明的白儘快到來。
……
大遼河,出海口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