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東城區,大通河邊上。
上百臺大水車,一字排開,“吱吱”的自動轉個不停。
水車帶動著大錘,轟擊在那熱氣騰騰的各種兵甲粗胚和構件上面。
更有十幾臺巨大的水車,帶動著十幾臺大小不一的簡易鑽床,對一支支壓制出的槍管鑽孔。
密密麻麻、蔓延了幾里方圓的各種工坊,處處遍佈著各種工匠,叮叮噹噹的打擊聲,不絕於耳。
距離大通河邊的新建大碼頭不遠處,聳立著兩座不大不小的簡易高爐,附近還有一座煉焦爐,都有大量的人頭攢動著。
一艘艘大小船隻,拉著一船一船的礦石、煤炭等物資,來到大碼頭卸下,然後快速離去。
熱浪衝天之中,在眾多工匠的整齊吆喝聲中,兩爐通紅的鐵水從高爐內流淌出來。
“加木炭粉!”
“加右邊的那一桶礦石粉!慢慢加!”
“快!攪動!使勁的攪動!”
“你們快點,馬上將爐渣撈出來!”……
在幾名大匠工頭的喝罵聲中,井然有序卻又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在這片地域隨處可見。
人多力量大,這是真理,古今亦然。
有了幾萬名的鐵匠、槍匠、炮匠,還有百十名大匠和專家的指揮,更有過目不忘的朱由校開掛,普通質量的各種鋼鐵大量出產,就是理所當然。
這個時代的工匠,手工方面已經達到了一個巔峰。
只要有人點開他們的腦洞,很容易就會取得突破性的進展,高碳鋼、合金鋼等各種鋼材,自然就會隨之而來。
如今的京城,什麼人最多?
除了流民百姓,就是工匠和他們的家人最多。
距離朱由校抄家滅族,已經過去了近二十天,順天府和永平府這片廣大地域的所有工匠,幾乎都被小軒子用盡各種方法弄到了京城。
這已經是北直隸過半的各種匠戶了,更何況京城本來就有著整個大明最多最好的各種工匠。
還不算那些流民之中,從各地逃難來京城的匠戶比例極高。
其它地方的工匠,也還有許許多多的,正在被中央情報局人員護衛前來京城的路上。
從現在開始,要不了一個月時間,整個大明過半的匠戶,就會聚集到朱由校的手中,連同他們的家人,人數估計要超過四百萬。
但是對朱由校來說,不過是在超級官道沿途,劃出區區的兩三百座大農莊,就能夠把這些匠戶的家人全部安置完畢。
再簡單不過,沒有半點壓力。
“皇上,您快來看看。”
朱由校剛剛來到,就被起來迎接的孫元化等人,興沖沖的帶到了一旁的大校場。
不得不說,搞技術的技術宅,興奮起來,基本上就不會在乎什麼禮儀了。
“皇上,這是我們最新設計成功的雙管燧發槍,是由魯密銃和三眼銃結合升級得來,比起您說的三眼銃要好用得多!”
孫元化從身旁一位工匠手中拿過兩把新式火槍,一長一短,對朱由校說道:“根據皇上您的提醒,加上鋼鐵材質的提高,我們很容易的就設計出了這兩種火槍和一款新式佛朗機炮。”
“膛線問題,也得到了解決,利用大水車帶動鑽床,在槍管和炮管還沒有冷卻完畢的時候,嚴格控制特製鑽頭的轉動、拉伸速度,很容易就辦到了。”
“不過,這些都是前膛槍炮,您說的那後裝槍炮,子彈和炮彈問題現在還沒有任何辦法解決,所以得進一步研究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