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重生於康熙末年> 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來活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來活了 (2 / 3)

郎柱長子揚古利為太祖額駙,以軍功封超品公,地位僅次於宗室諸貝勒,死後追封為武勳王。

除了超品公之外,家族中其他勳爵傳家。

郎柱兩個侄子,一個是八大臣、一個是[***]臣,都是開國功臣。

按理來說,這般顯赫的家族,本不當沉寂這麼多年。

無奈不管他們這一族立了多少功勳,因在正白旗旗下,被順治皇帝不喜。

待順治皇帝親政後,對這個家族多家打壓,旁支爵位革了大半。

嫡支因揚古利這一房雖沒有革爵,可也從此閒賦。

這一沉寂,就是數十年。

直到旁支子弟徐元夢科舉出仕,舒穆祿氏才再次抬頭。

族中子弟,開始走科舉仕途,幾十年來,也有不少子弟相繼出仕,只是品級多不高,因此並不招眼。

徐元夢請族長為大媒,請族長夫人下小定,足以彰顯對這門親事的重視。

曹府這邊,亦是如臨大賓,迎接得很是鄭重,請了淳王府那邊世子兄弟出面待客,還有出閣的幾位姑奶奶回門做陪客。

待布蘭柱向曹顒交了婚書,鈕鈷祿氏給天慧插戴上,兩家正式結了姻親……雖有些失落,可想要兒女親事定了大多半,曹顒還得鬆了一口氣。

可惜過了沒兩天,他就歡喜不起來。

離京的戶部三位司官已經到了湖廣,雖糧倉的事情還沒有著手,可沿江而上,水位不穩。

即便李衛在江南開始組織清淤修壩,可為了怕耽擱春耕夏收,地方官員多有拖延,效果並不顯著。

南邊的訊息不好,北邊也有了動靜。

盛京工部尚書上了摺子,提及遼河今春以來水位突漲,懇請京中派人巡查,以決定是否加大防洪防澇工程。

遼河源頭在直隸,西遼河多在蒙古,東遼河卻是要流經盛京。

江南水患並不鮮見,對朝廷來說,減免賦稅、預備錢糧,昭顯皇上恩德就是;東北卻是龍興之地,盛京又是開國之都,真要被淹了,可是了不得。

不說旁的,就說那肥沃良田,民田少,不是內務府皇莊,就是各大王府王園,還有其他勳貴世家早年圈地的莊子。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事若關己,這些八旗大爺恨不得上竄下跳。

早時,因李衛力主水利這一塊,還有人彈劾李衛逾越擅權。

朝廷有河道總督,還有工部,輪不到一省督撫誇省接差事。

現下沒人再鬧騰,都盼著朝廷重視防洪之事。

五分的險情,被他們說成十分,無非是盼著朝廷掏腰包,省的他們的田莊被淹了。

雍正雖厭惡他們的私心,可也不能讓東北被淹。

幾年的風調雨順,修生養息,好不容易朝廷與地方才安定下來。

他這個曾被士林詆譭的皇帝,當的也有底氣些。

若真是南北齊澇,沒人會想著天有不測風雲,而是都會想到他這個皇帝身上。

那起子小人,說不定又要說什麼皇帝德政之類……士林口碑,雍正既心有不甘,卻也無意為其左右;東北關乎八旗利益,卻不容輕忽。

就今春南北水情異常之事,他專門著大學士與六部九卿,專議此事。

不管是旗員,還是漢大臣,對此事都尤為關注。

漢大臣多是進士出身,大半來自江南;旗員則曉得東北的重要姓,半點不容有失。

朝廷上下,難得的沒有雜音。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