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顒則不會,同僚一年半,張廷玉也瞧出曹顒不是愛多事的姓子。即便做了掌印,也是“蕭規曹隨”。
至於十三阿哥,也舉得皇上是在分張廷玉的權,也是在安撫因病丟了兵部掌部得曹顒。
雖說曹顒調任兵部尚書的訊息,外界並不知曉,可曹顒這個當事人卻清楚。
外頭都說皇上寡恩薄義,可十三阿哥卻曉得,皇上亦是姓情中人,覺得哪個好了,怎麼也不會虧待。
戶部掌印尚書易人,這也是衙署裡的大事,不是幾人私下交接就可以的。
三人說了幾句話,十三阿哥便叫人將四位侍郎與十幾個郎中都傳召過來。
不是向大家交代什麼,而是通知眾人,因皇上對張廷玉另有重任,所以戶部印信轉由曹顒執掌。
張廷玉也對眾人提及,自己往後會常駐吏部,戶部恐不能時常抽身過來,希望諸位同僚齊心合力,協助曹尚書如何如何,云云。
不管是誰做掌部堂官,對司官來說,牽扯的利益並不大。
可對不少司官來說,曹顒與張廷玉不同。
張廷玉與曹顒雖只差一級,可給人的印象卻完全不同。
曹顒在戶部做過郎中,做過侍郎,輾轉至尚書,可謂戶部老人。
張廷玉卻是天子近臣,升了大學士後才點的的戶部尚書。
張廷玉並非驕橫之人,可大學士的名號、天子近臣的身份,還是使得眾司官對其敬而遠之。
加上張廷玉執行聖意,整頓戶部,手段並不溫和,也積些一些宿怨。
聽說曹顒取代張廷玉做掌部,這些人當然是心中歡喜。
幾位侍郎心中,則是各種滋味俱全。
按理來說,張廷玉既要執掌吏部,曹顒又是大病初癒,這兩人在戶部都是可上可下。
若是他們騰出地方,那說不定就會從他們四人中點人委署尚書。
即便不能升戶部尚書,可只有戶部尚書出缺,其他部堂的尚書轉過來,那後邊就是一連串地人士調動,保不齊誰就能有幸更進一步。
沒想到,張廷玉去執掌吏部的情況下還佔著戶部的缺,而傳言年前病入膏肓的曹顒,不過是看著神容蒼白些,實在不像是病的需要再休養的樣子。
現下,又有皇上受命,曹顒成為掌印尚書,而張廷玉也沒有換地方,眾人心中的失望無法言表……等到眾人退下,曹顒也在紛亂中尋到一絲頭緒。
只是他不曉得,這是自己自作自受,而是同十三阿哥一樣,只當是皇上在分權。
皇上再信任張廷玉,也曉得自己想要是忠臣而不是權勢。
等到回到自己官廳,蔣堅與左成都在這邊候著,給曹顒道喜。
雖說一個部堂兩個尚書品級相同,可掌印官才是真正的一部之首。
曹顒既想著順其自然,對自己掌印之事便不再排斥,笑著聽了兩人恭賀。
京城裡訊息向來傳得最快,曹顒升為掌部尚書之事,沒兩曰便人盡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