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佳氏不是笨人,這會兒功夫,已經想明白弟弟話中之意,臉色變得煞白:“是不是京裡有什麼風聲?”
曹顒搖搖頭,道:“平王府這邊是沒什麼動靜,先前關於簡親王府有個傳聞。”
“什麼傳聞?”曹佳氏問道。
“因簡王府三阿哥沒有封世子,只說了鎮國公,簡王府旁系在背後走動,想要謀簡親王爵位。”曹顒道。
這句話,卻不是空穴來風,是曹顒親耳聽十六阿哥說的。
想要謀算爵位的,是簡親王三個異母弟。
雅爾將阿共有十四個弟弟,十一個活到成年,分封爵位,成為王府旁支。其中,有三人是雅爾江阿繼母所出,是老王爺嫡子,前兩個先封鎮國公,後降鎮國將軍;第三個受兩個兄長連累,直接封了鎮國將軍。
這三人降封與低封的原因,就是不敬嫡長兄,與雅爾江阿關係勢同水火,被康熙所不容。
到了雍正朝,見皇上有意壓制簡親王府,這兄弟三個又蹦躂出來。
對於雅爾江阿兄弟不合之事,曹佳氏亦早有耳聞。
現下,聽弟弟說起簡王府之事,她不由倒吸了一口氣:“難道真的要奪爵?”
雅爾江阿行事放蕩不羈,滿腦袋的小辮子,要是皇上真想要尋個由頭奪爵,實在是太容易了。
奪了嫡支爵位,該封旁系支系,使得嫡庶不分,王府內部就自成仇敵,沒了人氣兒。總要過個一兩代人,王府才能緩過勁來。
曹顒搖搖頭,道:“應該不會。否則的話,皇上就不會答應就簡王府六格格指給天佑。皇上最重規矩,受不得長幼不分。不過,聽十六爺的意思,簡親王過兩年會告病,將爵位傳給三阿哥。”
曹佳氏沉默下來。
京城誰不知道,雅爾江阿最疼嫡出的六格格。這所謂“告病”讓爵,也當是安排在六格格出嫁之後。
皇上沒有讓六格格撫蒙古,與簡親王的“讓爵”,顯然是君臣之間達成了什麼共識。
同簡親王府相比,皇上待平親王府算是優容,一個世子爵位,就是每年六千兩銀子的銀子還有對應的奉米。
連向來桀驁不馴的雅爾江阿都這麼知趣,平王府是不是也該退一步?
沉默了一會兒,曹佳氏問道:“雅爾江阿那三個想要奪爵的兄弟現在怎麼樣了?”
“前兩個閒賦,鬧騰最歡的敬儼革了鎮國將軍。”曹顒道。
曹佳氏露出幾分譏諷,道:“主子想給,與奴才想要,可不是一回事。他們兄弟三個實在是太愚鈍了些,連遮掩都不肯遮掩一二。這些年來,簡親王府正經遇到幾次坎,雅爾江阿也是宗室裡的刺頭。若是那兄弟幾個肯裝得老實些,說不定還真的有些指望。這般**裸地露出爭產、爭爵的嘴臉,要是真成了,那宗室裡有樣學樣,還不得亂了套?不過是依仗端敏大長公主,才鬧騰的這麼歡。他們怎麼不想想,端敏大長公主同老王爺仇敵一般,既不待見雅爾江阿,哪裡就會真待見他們了?”
聽曹佳氏提及端敏大長公主,曹顒不由愣住,想起數年沒見的好友蘇赫巴魯。
不提他還忘了,蘇赫巴魯與雅爾江阿是親表兄弟。
端敏大長公主是簡王府嫡出格格,養育在宮中,因生父早逝,最牽掛的就是胞弟。沒想到胞弟年輕病故,庶母弟襲爵,使得大長公主與王府關係極為疏遠。
聽說,大長公主歸省,弟弟、弟媳上門請安,都被拒之門外,絲毫不顧手足之情。
早在蘇赫巴魯進京時,雅爾江阿正好有侄女與庶女待嫁。太后有意從簡王府一脈給蘇赫巴魯指婚,也算親上加親。
可雅爾江阿專程上了摺子,稱公主不喜歡王府這邊,王府這邊也不敢將王府格格嫁到端敏公主家。
端敏大長公主自持身份尊貴(生父為親王,生母為太后親妹,養母為太后),不僅對王府這邊的庶弟不好,對康熙也不算恭敬,姐弟兩個感情也不好。
因此,康熙不僅準了雅爾江阿的摺子,還在後麵點評公主“乖張暴戾”。
為這件事,端敏大長公主同侄子雅爾江阿徹底翻臉,斷了往來。
沒想到,雍正上臺後,對端敏大長公主這位唯一在世順治朝公主,給予了極大殊榮,加封“固倫”,連蘇赫巴魯都沾了光,爵位從貝子升為貝勒。
“簡王府旁支鬧騰,干係到大長公主?”曹顒忍不住問道。
曹顒聽過大長公主的跋扈,沒想到她竟然這麼胡來,不由有些為好友蘇赫巴魯擔心。
“大長公主也在盛京。曾聽福秀說過兩回,簡王府那幾個鎮國將軍沒少打發人往盛京請安。早先我還尋思,大長公主那麼不待見老王爺,他們這麼巴結大長公主做什麼,原來還存了奪爵的心思,真是可笑至極。”曹佳氏不屑道。
曹顒聽了,心下一動:“大長公主到底上了年歲,總要有兒女侍奉吧?”
算算大長公主的年紀,應該已過古稀之年。
曹佳氏笑著搖搖頭,道:“知道你惦記蘇赫巴魯,卻是不想想,若是蘇赫巴魯在盛京,我早就信裡同你說了。大長公主自持身份尊貴,目中無人慣了,同兒子、媳婦都不親。蘇赫巴魯是老實人,帶了媳婦到盛京,想要在大長公主身邊盡孝,被直接攆回科爾沁。大長公主倒是偏疼幼子策旺多爾濟,偏生策旺多爾濟是個脾氣大的,娶的福晉也潑辣,寧願在科爾沁過自在曰子,壓根不往大長公主身邊湊合。如今大長公主身邊只留了兩個十來歲的孫女,不過是添個人說話解悶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