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叔也是知無不言,立刻道,當他吩咐李攸去找水的時候,自己閒來無事,便在亭子裡踱起步子。
看到這些熟悉的場景,往事湧上心頭,就開始掐算方位,打算找到以前那枯井,和埋葬“妖童”的位置。
等算好了之後他才發現,原來兩個人吃飯的石桌下面,便是起初的那口枯井所在之處。
他也不知是胡老爺為了省錢,還是覺得沒必要,只是簡單的用石頭將枯井圍住了,上面鋪了塊石板就完工了。
等他想順著桌面下面的縫隙往裡面看去的時候,頓時覺得雙眼被一股邪風呲了一下。
開始還覺得沒什麼事兒,只是有些火辣辣的,便又坐了回去。這時候李攸也拿著茶壺,從外面趕了回來。
師叔本想著醞釀一下(qíng緒,好接著講故事,就沒有話。
但剛喝了兩口水,他就覺得眼皮沉的不行,就像是快要死了一般,渾(shēn上下所有的(rè量,似乎在一瞬間被吸走了一般。
想張嘴叫李攸扶他一把,還沒等張開嘴,便覺得兩眼發黑,之後的事兒就什麼也不知道了。
“您您的眼睛被邪風呲了一下,你之前遇到過這種怪事兒麼?”
李攸問完話,師叔沉吟了一下,張口道:“我倒是沒有遇見過,要不然也不會中招,不過,你師傅他曾經遇見過。”
師叔,當年他倆的師傅,也就是李攸的師爺還在人世之時,因為打仗的緣故,哪兒哪兒都是兵荒馬亂。
而他們師傅也是樂善好施之人,便帶著他倆離開晾觀,雲遊四海,救苦救難。
話至此,師徒三人來到了令山以北的一個叫羅凌的古鎮上。
這裡是與遼國交界之處,平民百姓都遭了不少罪。長年的戰火紛爭,古鎮上多數的人都已經居無定所了。
擅長醫術的師傅見狀,毅然決然地決定長居此處,一來幫助百姓重建家園,二來也可以救治那些退下戰場的傷兵。
於是,三個人就在鎮子外面的一個破爛的寺廟之中,暫時安(shēn。
平(rì裡種一些紅薯、玉米等糧食,生活就算是穩定了下來。
經常吃粗糧的人應該都有所感受,剛開始吃的時候,飽腹感還是(tǐng不錯的,但唯一的缺點就是消化的快,不頂時候。
平(rì裡師傅種的那一畝三分地產出的糧食,大部分都拿去救濟百姓了,自己留夠三人過冬就行了。
有那麼一,外面下著雪,師傅一如往常地出門伸展腿腳,剛推開門就瞧見有一個遼兵趴在門前。
師傅見狀,也沒有理會是不是敵軍,直接上前察看他的傷勢。
經過一番的望聞問切,長舒一口氣,急忙大聲將廟中的兩兄弟喊了出來。
劉吉驥出門後,一眼就瞧出來地面上的人不是漢人,急忙對師傅道:“師傅,這......這不是遼兵麼?”
師傅瞥了他一眼道:“都是人,有什麼區別?別廢話了,快點把他攙扶進去。吉騎,你去生火,熬些棒子麵粥來。”
忙活了一陣之後,劉吉驥將(rè乎乎的粥放涼了些,一口一口喂這遼兵吃了下去,見他臉色紅潤了起來,師傅便近前詢問他還有什麼不適沒櫻
這個遼兵一聽見這眼前的老頭,一嘴標準的普通話,頓時提高了警惕,兩隻眼睛一動不動地盯著他。
“莫怕莫怕,我們乃是出家人,原本是慶雲山上的道士。現在兩國交鋒,本著救世渡人之心才下了山。貧道已經捨棄了姓名,就叫我的道號,金源道人就行了。”
儘管是兩個國家的人,但是一些正常交流還是沒問題的。
遼兵聽完師傅的話,對他上下打量了一番,發現其不像撒謊的樣子,才張嘴道:“在下耶律克,感謝道長救命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