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華夏的小子到底在說什麼?”
“譁眾取寵,就是在譁眾取寵!”
“他說真正的和氏璧是塊破石頭?有沒有搞錯?”
“自古以來,和氏璧到底是哪種玉。飽受爭論,有人說是和田玉,有人說是獨山玉,不過說它是石頭…這就有點離譜了!”
“何止是離譜,簡直是離大譜了!”
臺下的眾人竊竊私語著,實在是楚昂的話太匪夷所思了,一度重新整理了他們的世界觀。
和氏璧是塊石頭?
怎麼可能?
“……”
楚昂面色平常,“我想問一句,這和氏璧出自何處?”
小島踮起腳尖,“荊山!”
楚昂點了點頭,“不錯,和氏璧最早記載於《韓非子》,又名荊玉、荊虹、荊璧、和璧、和璞,為天下奇寶,挖出來時的名稱叫“瑋”…”
“荊山位於華夏的漢江西岸,武當山東南,乃是舊時楚國龍興之地,自古有荊山楚源之說,那裡到處都是陡峭的懸崖峭壁,山高入雲,峽谷深切…”
“這種地貌深受亞熱帶大陸季風氣候影響…”
“因此,荊山這個地方夏季雨水充沛,土壤厚實,岩層中富含黏土質泥岩,他屬於燕山隆起褶皺帶,是強烈上升的新構造運動區…”
“這個地方成礦條件優越,礦藏豐富,是乃兵家必爭之地!”
“???”
“什麼褶皺?這傢伙說的什麼?”
“好像是地理知識,亞熱帶大陸季風氣候…”
“不是講和氏璧的嘛,怎麼又跟亞熱帶季季風氣候扯上關係了?”眾人低聲低語著。
“你這傢伙到底在想說什麼?”小島急了,“是在跟大家上地理課嗎?”
楚昂沉聲道,“我想說的是…“有眼不識荊山玉”,這句俗語典出《韓非子·和氏》,這裡的荊山玉指的是一種石頭!”
“你少在這裡胡說八道…”小島指著傳國玉璽說道,“你說和氏璧是石頭?完璧歸趙的故事你沒聽過?秦王欲拿15座城池換它,你說它是石頭?!”
楚昂:“玉、石本不分家,且石頭的價值未必就會低…”
“綠松石,顏色優雅深沉,鐵線渾然天成!”
“雞血石,鮮紅淋漓,深沉有度…”
“田黃石,細潤老結,溫而凝膩…”
“石頭打造玉璽,並不是不存在的,乾隆皇帝的“帝田黃三聯璽”,它可是舊宮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之一!”
“……”
眾人一時語塞,乾隆的田黃三聯璽他們可都是知道的,當年宣統帝被趕出皇宮,之後又在東北做傀儡皇帝,後來又被囚禁在西伯利亞,無論發生什麼樣的狀況,這枚田黃三聯璽都是隨身不離的。
“聽著倒是有幾分道理…不過細細一琢磨,感覺還是有點不對勁…”臺下人不少撓了撓頭,臉色發苦。
楚昂繼續道,“五代時前蜀道士杜光庭《錄異記》卷七“異石”中記:“歲星之精,墜於荊山,化而為玉,側而視之色碧,正而視之色白…”
“還有三國志記載,東漢末年,漢朝遭遇董卓之亂,十八路諸侯討董卓時,孫權與其父孫堅率先攻入皇宮,夜晚看見一座井中放出五色毫光,命士兵下去檢視,打撈上來一宮女,屍首雖已死去多時,但屍體毫不腐爛,遂在宮女身上發現了傳國玉璽…”
“無論是野史與正史都記載了這傳國玉璽有異光,會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