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棒子以明朝的繼承人自居的話,那麼東瀛小日子自認為他們是唐朝的繼承者!”
“繼承人?別搞笑了,就憑他們修點仿唐建築,搞點櫻花,就敢當我大唐繼承人?”
“王維在《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詩文中,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小日子彈丸之地不怕閃著舌頭,扭著腰!”
直播間的網友們議論紛紛。
陳繼業小心翼翼的從楚昂手中接過聖旨,隨後又小心翼翼的問道,“這玩意有一個小目標沒?”
曾幾何時,小目標是可望不可即,高不可攀的山峰,可不知從何時起,小目標又成為了一個計量單位。
楚昂搖頭笑了笑,“恐怕不止,你可知道小倭寇們為改國名所做的努力?”
“啊…”陳繼業搖頭。
楚昂道,“小日子皇室號稱萬世一系,實則不然,我華夏曆史已進入秦漢文化發展成熟期的時候,小日子尚處於彌生時代早期的原始社會階段…”
“唐朝以前,小日子被稱為是倭國,這個名字是由東漢的開國皇帝劉秀賜名的…”
“當時東漢國力較為強盛,小日子派了使者想要進行商業貿易等活動特地要求皇帝為他們賜名!”
“光武帝劉秀認為他們的使臣長得個子十分矮小,體型也是比較瘦小,沒有陽剛之氣,和自己的子民相比體格相差甚遠,因此稱他們為“倭國”…”
“這件事情史書有記載,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國奉貢朝賀……光武賜以印綬…”
”自東漢時起,小日子開始稱為“倭”,而對方上貢我方賜印,則表明我國與倭國是一種君上臣下的附從關係!”
“當時的年代倭這個字並沒有貶義的意思,僅僅是描述他們的體形外貌,只是後來的不斷完善,才成了貶義。但是當時的小日子皇帝以及小日子的子民並不知道倭的含義,便欣然接受了稱號!”
“隨著“倭”字的不斷演變,以及小日子對華夏的漢字也有了慢慢的瞭解,他們覺得倭人就是說矮人的意思,為了減少這類歧視,便採用在日文裡與倭發音相同的“和”字來自稱,組成了民族名字大和民族來進行區分…”
“自此,小日子也有了改名字的想法…”
“時間到了隋朝,小日子推舉出自己首位天皇——推古天皇,實現了國內統一,在國力上漸漸強大起來。隋煬帝楊廣在位時,小日子的遣隋使按照慣例,需要帶著貢品來朝見隋朝皇帝…”
“可等隋煬帝看到小日子使者遞上來的這一份國書標題時,他頓時龍顏不悅了起來…”
“遞交國書本來算是朝賀當中很正常不過的一個環節,但萬萬沒料到的是,小日子國書裡第一句竟然是:“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
“隋煬帝翻開國書看到這一句,當時就臉色陰沉,一語不發,怒火中燒!”
“自古以來,天子當然只能有一個,也只有華夏的皇帝才配得上“天子”的這個稱號,而且小日子在這份國書中自稱“日出之國”,並還將隋朝貶低成“日落之國”,簡直是犯了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