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超級農業強國> 第401章 雙管齊下共“吸金”(1/2)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01章 雙管齊下共“吸金”(1/2) (1 / 2)

“這特喵的簡直就是一部‘汙染活字典’!”

在湘省重金屬汙染治理試點區,齊政略一感應,整個人都不好了。

這是湘江流域的一個老工業區以及周邊的農田,沿湘江東岸呈狹長分佈,八十年代被國家確定為優先發展的14個精細化工基地之一。今天看來,這一曾經的發展優勢正成為湘省環境治理的桎梏。

廢水、廢氣、廢渣特別是重金屬汙染離子,不僅多次引發湘江重金屬汙染事件,也帶來嚴重的土壤汙染問題。

齊政都不用等鑽探點的檢測結果出來,放出神識,土壤中的重金屬種類之多,一目瞭然。

鎘自不用多說;鉻會造成四肢麻木,精神異常;鉛重金屬汙染中毒性較大的一種,會直接傷害人的腦細胞;釩傷人的心、肺,導致膽固醇代謝異常;鋅過量時會得鋅熱病……

很好,不愧是試點,夠典型!

先行試點專案對接人嶽建平訕訕而笑。

說實話,這樣的“毒地”在湘省還真的不是個例。

當引以為傲的“魚米之鄉”被罩上一層汙染陰影,他心裡也很不是滋味。“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這是嶽建平的心聲,也是湘省不得不作出的抉擇。

“毒素”在土裡,根子在地上。

針對造成的汙染,省裡已經開出了“關停、退出”的藥方。但斬斷汙染源,只是土壤重金屬汙染治理邁出的第一步。

“怎麼樣?嘉穀有把握吧?”嶽建平試探問道。

嘉穀承接了試點近五千畝重度重金屬汙染土地的治理專案,專案實施先期資金2.5億元平均每畝修復費用5萬元。

千萬不要覺得投入誇張上世紀,島國曾採用客土法對被鎘汙染的12000多畝農田進行修復,這項耗時33年的工程最終耗資3.4億美元,平均每畝修復費用近20萬元。哪怕如今技術進步了,但汙染的程度也更加嚴重。

齊政撇撇嘴:“難不成我說沒有把握,就可以退出了?”

嶽建平“呵呵”而笑,不接話。

齊政也就隨口一說,隨即問道:“試點專案獲准同意啟動了嗎?我們已經做好準備了。”

嶽建平忙不迭地點頭:“已經得到批覆了,資金也已經撥付到位,嘉穀可以啟動治理了。”

嶽建平這些天一直沒閒著,他馬不停蹄地在治理專案點和政府之間督察、奔波。

試點包括受汙染農田的治理,不僅涉及的利益相關者眾多,需要各種利益相關者的配合和有效銜接。

在開展專案前,領導小組組織了多學科的研究人員,包括環境學、心理學、社會學的專家,對該地區開展了一系列調研,對當地農民對汙染的認識、數十年來農戶土地利用變化等事宜,事先進行了詳細的分析。這個治理可以說是謀定而後動。

經過分析後,領導小組將湘省內的耕地分為重點保護區、安全利用區和嚴格管控區。前兩者是安全可靠的糧食主產區,嚴格管控區則採取調整種植物品種來治理這就是嘉穀的主攻戰場。

當然,對此不看好的專家也不少。

領導小組諮詢專家戴教授也在現場,他聽出了齊政話裡暗藏著的自信,頗有些不以為然:“齊嘉穀還是多推敲治理方案才好,要知道,價格因素、效率等都是極大的挑戰……”

嶽建平介紹道:“戴教授此前也帶領團隊負責湘省的一個汙染土壤修復試點,持續了近4年,修復了近二十畝被汙染的土地。因此他的經驗頗為豐富……”

戴教授團隊同樣面臨著怎麼治的難題。

換土倒是最簡單,但全國汙染地塊這麼多,汙染土壤往哪堆,又從哪找新土填充?

生物修復法還處於實驗室階段,既不適合大面積推廣,也不便宜。按照戴教授計算,即便種植較便宜的植物,每畝的修復成本也得每年數萬元,還需連續種植數年,總投入可想而知。

所以戴教授團隊主要採取化學修復。即採用化學藥劑,改變土壤成分,或是降低土壤裡重金屬的活躍度,使其不再遷移。

治理後,重金屬汙染的土壤倒是被修復到預期指標,然而這個過程卻並不輕鬆:每畝近50萬的修復成本、修復的方法還不具備太強的推廣性……大概最大的收穫,就是給了人們警示:土壤一旦被汙染,重新治理將付出多麼沉重的代價。

如果按照戴教授的治理辦法,這個試點實施下來至少得花費25億。因此其方案在嘉穀的植物修復技術面前毫無懸念地被剔除了。

但對於嘉穀被吹得神乎其神的超富集植物,戴教授既不服氣,也不相信。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