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萊州灣畔,一馬當先的齊政看到,現場還遺留著一些被拆除水產養殖場的廢磚和水泥地。
萊州灣的沿海養殖一般在依海而建的大棚中進行,它們取水於海,而養殖過程需要投放大量的化學制劑,以保持密集養殖的水池中的含氧量,最終,養殖廢水會隨當地居民的生活廢水一起,直接排入海洋。
因此,萊州灣沿岸的養殖戶或主動或被動的進行了大規模的拆遷,那些曾經的養殖池正在被回填,並規劃建成一個個近海陸地溼地,分隔開了海水與淡水,河流上游來水,由攔水閘攔阻,先進入溼地,實現水質淨化後,再流入萊州灣海域。
——現在已經進入冬季,萊州灣周邊卻進入瞭如火如荼的各種整治。
當然,要將原來單打獨鬥的漁民或養殖戶全部整合加入嘉穀系漁業合作社,困難還不少,但齊政對此並不是很擔心。
對於引導農民加入嘉穀系合作社,嘉穀實在是太有經驗了。
最有效且永不過時的經驗,莫過於“以利誘之”。
當加入嘉穀系合作社切切實實比自己幹要增產增收,沒有誰能阻止他們的加入。
這一點在種植業上的效果十分顯著,嘉穀系合作社儘管被不少農民認為“霸道”、“屁事多”,但事實上,時至今日,不用嘉穀多勸說,想加入嘉穀合作社的種植戶那是前赴後繼。
漁業合作社上吃虧的地方就在於,在漁業上,嘉穀農牧還是“新兵”,還缺少透過合作社帶動漁民致富的典型範例,以至於嘉穀農牧都同意“大漁帶小漁”,引領組建漁民專業合作社了,很多漁民還不情不願的。
所謂“萬事開頭難”,即使是實力已經相當強大的嘉穀農牧,在第一個“公司+合作社”共建的海洋牧場計劃中,要操的心也少不了。
但那是嘉穀農牧要操的心,齊政更關心大海本身。
站在萊州灣畔上,遠眺卻不是碧波萬頃,而是一片成形的晶瑩明亮的海冰帶。
這就是萊州灣冬季特有的景象——海水凝結成冰。
海水結冰要比陸地上淡水結冰困難的多。首先,海水含鹽度很高,降低了海水的冰點。其次,海水流動較性強,溫度再低,往往不等冰晶成形,便被衝散了。
但是,萊州灣年年都結冰。
這對於海洋牧場的建設顯然不是什麼好事。
同行的魯省海洋環境監測預報中心戴主任就小心翼翼的介紹道:“萊州灣是內灣,風力較小,海水較淺,海水鹽度低。而且與黃海、東海相比,其海水與外界的交換量十分小,因此可以把它看做一個‘大水庫’。一到冬季,在無風不起浪的情況下,海冰便會生成……”
在齊政面前,戴主任明顯可見有些拘謹。
不拘謹不行啊!海洋監測中心上下都知道了,省委一把手對嘉穀那是傾力支援。嘉穀對他們工作的評價,可能就決定著他們的前途,更不說齊政本人就是一方“大佬”。
想到這,戴主任內心又覺得頗為怪異。
一個超大型公司的董事長,卻在一線晃悠,這也算是嘉穀特色嗎?
萊州灣海洋牧場專案的規模固然不小,但再大的專案,大部分時間,不應該都是副手,副手的副手,或者副手的副手的副手們在一線晃悠嗎?
別的不說,他一個海洋監測中心主任,如果不是為了齊政這尊“大佛”,大冷的天,他也不會在外面晃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