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超級農業強國> 第636章 契機(1/3)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36章 契機(1/3) (1 / 2)

即將到來的2014年,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年份。

或許對於某些老司機來說,這一年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某地的掃黃讓他們瞭解到什麼叫“莞式服務”,恨錯過了一個男人的天堂;是某播的封禁讓他們痛失觀看藝術片的平臺,恨沒有提前留下種子……

但這一年,對於普通人來說,有很多對日後生活影響重大的事件,在他們沒有關注的情況下,同樣在有條不紊的推進。

體制作風建設、戶籍制度改革、財稅體制改革、考試招生制度改革、養老金並軌等一系列以往想改不能改、想動未動的關鍵領域改革,就這樣撲面而來——因此,這一年,又被稱作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

農業領域亦如是。

大豆產業和人參產業的“範本”,讓國家層面正視已經到了關鍵轉型期的農業發展,正視農業應由“量”到“質”的轉變,正視以前過度發展帶來的結構矛盾。

在嘉穀作為“新土改”政策論證試點調研的第三年,一份更詳細的《關於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被提交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這意味著,推進土地合理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將得到國家的更大支援。

於是乎,這一年,大家談起農業,可能會找到非常之多的關鍵詞:藍海、規模巨大、遍地黃金、最後一塊處女地等等,政府、媒體、資本、企業,一個個把農業說成了香餑餑、金元寶。

對此,齊政只想說,只見賊吃肉,不見賊捱打。

歷史總是在不斷地迴圈往復。

前幾年,嘉穀以農企之身,一舉登頂國內民企之首而成名後,也讓不少資本眼紅了,瘋狂進駐農業,希望能在農業裡也能割一輪韭菜。

然而幾年下來,有的黯然退出,有的低價賤賣,有的雖然還在,也是苦苦支撐。

從幾千年的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品牌農業轉型,又豈是那麼容易模仿的?

即便是技術再先進,農業也不可能完全擺脫靠“天”吃飯的命運;農業產業鏈的整合和運營,更是一項龐大而複雜的工程。戰線越長,環節越多,成本越高,發生錯誤的機率也越大。

以這樣的背景來說,嘉穀體系的成功,一靠有人在開掛,二靠耐心。

做農業的與做新藥開發的醫藥公司類似,耐心是必不可少的——十年能開發一種新藥,就算快了。同樣,十年能讓一個農產品品類發生革命性變革,幾乎是變態。

是的,從嘉穀佈局大豆產業和人參產業到現在,幾乎都是十年左右。十年的時間,換做是其他企業,能做到產業前三就已經符合期待了,能做出世界級的革新,只能用“變態”來形容。

但即使是變態,也是十年的時間啊。屈指一數,人生才有多少個十年?況且,人的耐心都是有限的,口袋也是有限的。

實話實說,嘉穀能撐下來,也是攤子夠大。

很簡單,從嘉穀體系的產業結構來說,種植業雖然投入很大,但論起回報率,反而是最低的——除了仙茗大米這種不具代表性的稀缺資源,即使是珍貴的人參,嘉穀在種植端創造的溢價,大部分是給農民分潤了。

當然,這造就了嘉穀無以倫比的影響力。但是,真要說利潤支柱,還是要靠與農業息息相關的食品加工業務撐起半邊天。

——即使在美國,食品加工業也是利潤出眾的產業。食品飲料行業每年獲得的利潤,甚至比軍工、能源等行業還要高。

嘉穀體系中的食品加工業務,就有兩大世界級食品飲料企業——嘉穀乳業和清源啤酒,不少看過嘉穀體系收入結構的人都說,如果嘉穀把所有的資源都集中到食品加工業務上,嘉穀的體量至少比現在大一倍。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