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省人參聯盟。
不起眼的大門,不起眼的小樓和不起眼的會議室是它的特徵。
對於人參聯盟來說,實力是否雄厚,影響力是否強大,並不需要用辦公樓來表現。
國內大大小小的協會數不勝數,有的是自發組織的,有的是強制組織的;有的能影響政策,有的……連政策都執行不了。
人參聯盟應該算是幸運的。一邊靠著嘉穀集團雄厚的技術和資本,一邊靠著政府的鼎力支援,其透過實施“人參產業振興工程”,在國內人參行業說一不二。
過去三年,人參聯盟在確立“長白山人參”品牌的定位、形象與傳播策略上,可謂是不遺餘力。
比如申請加盟“長白山人參”品牌的企業及產品,其原料產地必須為位於“長白山人參”證明商標使用管理規則規定區域範圍內,且品質上必須全程管控;品牌產品必須可溯源,且要接受聯盟對產品生產加工過程中的原料來源、質量產量、設施裝置、工藝流程及質量管理等方面的監督……
簡而言之,從參農到人參加工企業,都要服從於聯盟的協調。
但是,這種影響力不是永遠有效的。無論是參農還是參企,他們服從聯盟管控的唯一目的,就是能為他們帶來更多的利益。
換句話來說,把人參產品賣出去,賣個好價,才能為人參聯盟的未來開闢出一片坦途來。
當然,人參產品能否賣上價,得被消費者認,或者被渠道商認。
此時此刻,坐滿了人參聯盟會議室的,就是期待被認可的人們。
聯盟目前的理事長王梁國,紫星藥業的董事長郭春發,嘉穀國際的負責人鍾華志,還有省農委主任於慶,都滿臉嚴肅。
王梁國是潛心研究長白山人參文化的佼佼者,被推舉為聯盟理事長;紫星藥業既是嘉穀的戰略合作伙伴,又是國內人參深加工企業的代表;省農委則是吉省人參產業主要的管理單位。
當然,真正的大佬還是齊政。
“如何?有資料反饋回來了嗎?”郭春發換了個舒服的坐姿,笑呵呵地問道。
“還沒有,再等等吧。”鍾華志道:“我已經讓渠道商統計銷售資料了,希望能得到一個讓人振奮的反饋。”
今秋,人參聯盟動作頻頻。
為了進一步拓展人參產品銷售市場,人參聯盟與十多家大型商超企業簽署了《人參專櫃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再加上之前與眾多知名醫藥連鎖企業達成的戰略合作協議,“長白山人參”品牌系列產品覆蓋了國內上萬個銷售終端。
同時,在電商渠道開通旗艦店,線上線下一併啟動了“鮮參節”,吹響了國參華麗轉身的號角。
為什麼直至今年才有大動作?
因為時機恰好。
在人參產業振興工程中,園參雖具備規模化生產的基礎,但使用價值和流通價值較低,並不被消費者廣泛認同;唯有野山參,無論從規模化生產的角度還是從價值認同的角度,都是重塑國參新生的最佳品種。
嘉穀十年前透過大規模收購和移栽的人參,今年才夠年限被認證為“野山參”;嘉穀五年前大規模革新種植模式的人參,今年才適合作為“新資源食品”上市——根據《食品安全法》和《新資源食品管理辦法》的規定,5年及5年以下人工種植的人參被批准為新資源食品。
新資源食品和保健食品的適用人群不同,前者適用於任何人群,而後者適宜於特定人群食用。當人參被批准為新資源食品後,就能光明正大進超市了。
新鮮人參的優勢是新鮮,沒有水分和溶出物的大量流失,有效成分含量高。但新鮮人參的劣勢也是新鮮,除了容易腐壞,參體中的各種水解酶、澱粉酶等會令其中的皂苷、澱粉被逐漸水解。
一般來說,新鮮人參是直接進入流通加工渠道,很少大規模直接銷售。
不是沒有市場,而是新鮮人參對供應鏈要求特別高,在常溫下不能儲存超過2周,從採挖、分揀、包裝、配送,時間週期很短,還要在冷鮮櫃裡銷售,一般企業做不來。
嘉穀國際從未停止完善的物流冷鏈卻做得來,也正是透過嘉穀國際的物流冷鏈,新鮮人參市場才得以順利開啟大門。
同樣的,嘉穀國際也是最方便得到第一手銷售資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