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爾曼先生,條件簡陋,希望不要介意。”
嘉穀沙漠基地的小食堂內,齊政邀請了薩爾曼品鑑美食。
在兩人前側,是正在煎著牛排的基地大廚。
薩爾曼用挑剔的眼光環顧四周。嘖,食堂環境確實簡陋,差評;廚師煎牛排的手法,也一般般,差評;所謂的美食,居然是牛排?大大的差評。
與中國飲食文化“食不厭精”的原則相比較,阿拉伯飲食可就粗線條多了。作為遊牧民族,他們沒有自己的飲食文化,烹飪方法流於單一,除了烤,就是炸,頂多再來個燉完事,要麼索性生吃。
傳統的阿拉伯餐,就是以燒烤的牛羊肉為主。大概是大漠、戈壁、驕陽、風沙、酷暑、乾旱……這樣粗礪和惡劣的生存環境,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孜孜於飲食上的講究。
但那是以前!如今“壕”起來的沙特人,飲食追求的是“粗中有細”——既保留了傳統的阿拉伯餐,也喜歡各種風格的美食。
薩爾曼還以為是品嚐中國美食,沒想到是牛排!如果是牛排,經常出入頂級西餐廳的他,什麼樣的牛排沒有品嚐過?
嗯,雖然這牛肉貌似很不錯。薩爾曼鼻翕動了動,暗想道。
齊政不動聲色,笑著介紹道:“這是我們公司以安格斯牛為父本,以我國良種牛為母本,培育的一個肉牛新品種,在完全無汙染的沙漠草場裡放養長成,應該說,還是有點特色的。”
這麼一說,薩爾曼有點興趣了。
純種安格斯肉牛是世界上頂級的高檔肉牛品種,目前用安格斯牛生產的高檔牛肉比普通牛肉貴幾十倍,是名副其實的“貴族牛”。齊政這麼說,顯然是對自家的品種挺有信心的。
——他們要品嚐的,就是“三秦牛”牛肉了。
作為嘉穀在高檔牛肉上的“王牌”,齊政此前都沒有太多的機會大快朵頤,直到現在形成了一定的種群規模。
廚師端上七分熟的牛排,齊政正襟而坐,道:“真正頂級的牛肉,不用太複雜的烹飪,簡簡單單地煎烤一下,就能得到原汁原味的體驗了。薩爾曼先生,請!”
唯美食不可辜負。對於真正的美食,齊政認為最正確的對待方式,就是甩開腮幫子好好吃。
一片厚切的牛肉,滿滿當當的塞進嘴裡。
輕輕地咀嚼了兩下,令人迷醉的汁水,瞬間充盈了口腔。
齊政不禁微微地眯起眼來。
品嚐牛排,從口感上來說,厚切的滿足感,顯然是勝於薄切的。齊政咬了一大口,豐厚濃香的味道,瞬間就在口腔內爆炸。
品嚐過幾次的齊政都這樣了,薩爾曼更是差點被鮮美的口感炸裂。
唇齒相碰兩三下,頂級牛排特有的香味一下子就湧了上來。
“好吃!”薩爾曼的詞彙量也匱乏了,最主要的是,他不想浪費嘴裡的美食。
豐盈的汁水,兼顧鮮嫩,讓他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口腔。
嫩是自然的。一整頭牛,選用了牛身上比較嫩的裡脊肉,七分熟也是恰到好處。
但鮮又是另一回事。鮮味來自於蛋白質、氨基酸、有機酸甚至更多種的含氮的化合物,相對於單純的鹹味由氯化鈉提供,複雜的鮮味往往是來源越複雜,而越能體現。
“三秦牛”牛肉特有的鮮,足以證明了其含有的氨基酸、有機酸等風味物質的豐富。
當然,這種時候,誰還顧得上去分析牛肉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