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超級農業強國> 第556章 哪來的底氣(2/2)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56章 哪來的底氣(2/2) (1 / 2)

有人曾向英國曆史學家阿諾德·湯因比提問:“如果再生為人,你願意生在哪個國家?”

湯因比思索片刻回答說:“我願意生在中國。”他以歷史學家的眼光給出了審慎的理由:“中國今後對於全人類的未來,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前,薩爾曼對於這句話一直沒有太大的感觸,但現在,他有些理解這句話了。

中國對於阿拉鄯沙漠區的治理開發在國際上都反響巨大,但如果真的達成了目標,意味著中國的沙漠將會越來越少。

就在此時此刻,或許不僅阿拉鄯沙漠區,還有自己所不知道的沙漠,正在被“悄悄”的消滅。從全球沙漠最多的國家,到將成沙漠最少的國家,每一天中國都在慢慢的進步和創造奇蹟。

只有矯情的歐美髮達國家,才會為了開發沙漠是好是壞而爭論不休。

同為後起國家,沙特農業部的薩爾曼深諳“落後者就要盡力拓展民族生存空間”的道理。

都知道中東地區氣候炎熱,不適合農業發展,很多人印象中,中東地區只有以色列在農業方面做得不錯,殊不知,沙特在沙漠農業的開發上,也是個“狠角色”。

正所謂沒有農業這一重要的基礎,上層建築就無法建設。

千百年來,就是因為缺少農業基礎,阿拉伯半島上始終未能建立起現代化的國家,半島上的吃瓜群眾看著外部世界的鉅變,還是繼續吃椰棗,飲駝奶,水源與草場依舊稀缺——直到沙特被“石油”這個大禮包砸中。

坐擁全世界最高石油產量的沙特有錢了,而且還不是一般的有錢。“壕起來”的沙特,不僅沉浸於買買買,還把眼光投向了綠洲和谷地,希望透過海水淡化、抽取綠洲地下水和收集雨水來解決農業水資源的問題。

他們成功了,但也失敗了。

沙特憑藉著中樞灌溉系統,抽取地下水進行灌溉,在沙漠中締造了壯觀的“麥田怪圈”。沙特也一度完成了糧食自給自足的目標,甚至進入出口小麥大國行列。

但大自然告訴了沙特人一個真理——如果你不能開掛,就算你是“壕無人性”,也無法逆天而行。

在全國大部為沙漠和荒漠高原,沒有一條河流、沒有一處湖泊的沙特,大部分的地下水是不可再生的。瘋狂的地下水抽取,引起了海水的入侵與地面沉降,也讓沙特人明白了,他們發展的本質上是基於石油工業的沙漠農業模式,終究是不可持續的。

現在,沙特本土生產的糧食還不到五分之一,其餘均是進口。一個在中東地區“化沙漠為良田”的神話自此夭折。

然而農業對於一個國家的誘惑實在太大,但凡有一絲可能發展農業的國家,都不會將這個戰略領域拱手讓於他國,對於沙特來說自然也不例外。

中國的阿拉鄯沙漠開發工程引起巨大爭議的時候,沙特方面就敏銳地意識到,沒有兩把刷子,中國人怎麼敢大動干戈?沒準中國人掌握了沙漠開發的一種新模式?

所以薩爾曼來了,帶著在中國尋找到馴服“沙魔”秘訣的希望而來。

哪怕這模式可能不太符合沙特人的觀感。

……

“在沙中建起黃金屋,讓沙中再生千鍾粟,盼沙中車馬多如簇!”

一條碩大的條幅,在嘉穀風電場建設基地上飄揚,充分讓人體會到施工團隊的目標。

“齊董,這就是嘉穀風電場三期的選址了。計劃安裝風機數量是98臺,裝機規模將達200MW,年發電量約6億度。完工後,這將是國內最大的風電場之一。”陪同齊政和薩爾曼參觀的,是承建嘉穀風電場的國電集團的戴總工程師。

所謂要致富先修路。其實不僅僅是要先修路,就如今這個時代,缺什麼都可以忍受,缺電是絕對不可以忍受的。

所以沙漠開發工程的兩大重點,就是修路和通電。

從齊政的角度來看,他當然是希望風電場“一日建成”,但另一方面又提醒戴總工道:“最近沙漠裡高溫與暴雨天氣並行,能保證專案建設順利推進嗎?”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