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超級農業強國> 第547章 突如其來的“惡評”(2/2)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47章 突如其來的“惡評”(2/2) (1 / 2)

9月底,馬定文轉道西北的阿拉鄯沙漠。

在阿拉鄯沙漠內,有嘉穀目前種植規模最大的林業基地——梭梭林。

如果說,馬定文對於晉省的麻瘋樹基地是讚譽有加的話,對於沙漠裡的梭梭林基地就吐槽不能了。

他知道種植梭梭林具有很大的生態意義,但從經濟效益上來看,它不划算啊!

同樣的投資,哪怕是種植最簡單的速生林,相信都會比在沙漠裡種梭梭林划算。

但當馬定文真的來到阿拉鄯沙漠時,卻被眼前大片大片的梭梭林給震撼到了。

浩瀚的沙漠沙丘中,一片片的梭梭林,一眼望不到邊,將嘉穀開發的綠洲包圍起來。藍天上飄著白雲,跟地上的黃沙與綠洲交相輝映,瞬間讓人心曠神怡。

他錯了!

不曾走進這片荒涼的沙漠,你不會相信在這片沙漠間的生命有多頑強。

不曾踏上這片翻天覆地的綠洲,你不會感受到梭梭林的存在是多麼偉大。

對於第一次接觸到沙漠的馬定文來說,沙漠中的樹木簡直就是魔術一般的存在。看到頑強紮根於貧瘠沙地的梭梭林,你根本不會想著計算它的經濟價值,只會對其懷有敬意。

但馬定文不知道的是,不是所有人都會懷有這種敬意的。

……

在馬定文沉醉在沙漠變綠洲的奇蹟之時,美國一位有名的生態學家,在《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名為“中國人是在創造奇蹟,還是在製造災難?”的文章,讓嘉穀遭遇了有史以來最浩大的輿論寒冬。

——“……中國政府,和一家中國公司,在大陸深處的一片浩瀚沙漠區,進行著一個驚人的計劃!

他們計劃著,將這塊面積達9萬平方公里的沙漠區,變成可種植的良田,這樣可以減少部分農產品在國際上的依賴。

聽起來,這個計劃堪稱偉大不是?寸草不生的大沙漠,經過人力的頑強對抗後,覆蓋上植物,水土不再流失了,沙地變成了林地、草地和良田,難道不是一個了不起的壯舉嗎?

並不是!

在自然界,無論是沙漠、荒山禿嶺,還是草地和灌叢,都是自然生態系統的一部分,有著自身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眾所周知,沙漠的形成是由於缺水。

千萬年的演化,乾旱的依舊乾旱,憑什麼認為人類有了一定的改造自然的能力,就可以改變千萬年大氣環流都改變不了的乾旱?

譬如中國人要開發的沙漠區,自西北向東南綿亙550公里,西北最寬處約273公里。平均年降水不超過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發量卻高達3000~3500毫米。

這是什麼概念?

中國唯一的內海,叫渤海,面積只有7.7萬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8米,摺合18000毫米。

不考慮單位,只考慮數字。這個沙漠區的一年蒸發是9×3000(僅取最小單位),等於2.7萬。而渤海的水,約等於14萬。

也就是說,中國人開發的整個沙漠區,五年就能蒸發掉一個內海的水,這還不算植物生長要消耗的水分。

問題是,這些水資源,是從哪裡來的?

無非是透過開採深層地下水一途。

但這種做法是傲慢的,也是愚蠢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