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超級農業強國> 第525章 點燃的火種與守護(2/2)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25章 點燃的火種與守護(2/2) (1 / 2)

隨著今年第2號超強“桑達”離開東海後變性為溫帶氣旋,中央氣象臺對其停止編號,許多業內人士在談論南方旱情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解除之餘,說得最多的就是嘉穀對稻穀行情的超強洞察力了。

但少有人注意到,就是同一塊受災的地區,嘉穀系的糧食種植基地,也比普通的耕地要恢復得更快更好。

譬如在齊政探訪的江漢平原,嘉穀農業合作社的水稻種植基地,因為實施了農田綜合改造,三萬畝農田在大旱之年依然得到了有效灌溉。而在普降大雨滋潤之後,更是陣陣稻香撲鼻而來;在灌區的一條條水泥水渠裡,清澈的水正靜靜地流淌著。

而在鄰縣的灌區,農田水利設施缺乏管理,渠道滲漏、淤積,導致之前乾旱的時候嚴重缺水;接連下了幾天大雨後,有些稻田又出現了“旱轉澇”,水稻都泛黃了。

“有排灌系統,農田就能實現‘旱能灌、澇能排’。”被齊政拉過來的嘉穀農業的謝開濟,早已見怪不怪道。

一望無垠的農田中,金黃色的麥浪或稻浪在微風中盪漾,是誰都喜歡看到的豐收景象。但這種美好的景象,很大一部分要依靠水的充足,或者說,要依靠完善的農田水利設施。

作為一個發展中的農業大國,我們人多地少,水資源短缺,降水時空分佈不均,水土資源不匹配。但我們卻能夠以佔世界6%的淡水資源、9%的耕地,解決佔世界21%人口的糧食問題……由這組數字也可以看出,農田水利建設在我國農業發展中,具有多麼重要的作用了。

“今年要加入我們合作社的耕地可不少。”說著,齊政指了指鄰縣灌區,問道:“我們的農田水利改造投入預算充足嗎?”

不要怪齊政不知道具體情況。如今的齊政,基本上已經脫離了集團的具體業務,而是專注於戰略決策。一來是有王昱業的掌舵;二來,一家營收數千億元的巨無霸,老闆若是事必親躬,下場比諸葛亮好不到哪裡去。

當然,對於重點專案,齊政也在重點關注。但要說具體細節,齊政就要找到相關的負責人了。

只見謝開濟咧嘴一笑:“足夠了!我就說一點,今年伊始,在第九個鎖定‘三農’的中央一號檔案中,‘水利’二字成為了關鍵詞……”

今年的一號檔案中,明確要求“從土地出讓金中提取10%用於農田水利建設”。而根據國土資源部發布的土地出讓金資料,這個“10%”,應該是2700億元。

這意味著什麼呢?

去年全年,我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投資1139.15億,2700億元意味著今年的投入要翻番。

“雖然說,即使翻番,短期內也滿足不了我國的水利建設缺口。”謝開濟攤攤手道:“國家目前的農田水利欠賬太嚴重,即使每年投入能達到3000億,也需要用10年以上,才能把整個農田水利體系建設起來,才能解決我國的糧食安全與用水安全問題。”

齊政聽得很認真。

“不過,這次農田水利建設的重點就是要解決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小農田水利,這倒是讓我們公司的小農田水利改造省了不少事……”

“哦?”

……

江漢平原,鄰縣灌區的雨田村。

“農田水利工程主要是靠‘吃老本’。”在村頭的排灌站房,六十多歲的村民老劉指著新舊不一、顏色各異的排灌裝置,對前來摸底的齊政和謝開濟說:“水泵是去年換的,電機也早就過了使用年限,但因為沒有錢更換,一直帶病執行。”

“雖然更換電機只需要3萬元左右,但村裡開了多次村民大會,討論了數十次,由於意見難以統一,始終沒有成功。因此,每到抗旱需要,就開會湊錢,將實在不能使用的部件進行更換。”老劉無奈道。

齊政撇了謝開濟一眼,他表現得習以為常,甚至還有點“這算不錯了”的態度。

很顯然,這些問題非一地之景,亦非一日之寒。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國家財政逐步加大了在農業水利上的建設,但大約有60%的財政支農資金主要用於大江大河的治理和氣象事業發展,而直接用於農業生產性支出的僅佔40%左右。其中,能夠分給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和水土保持工作的費用就更加微乎其微。

與國家重點水利工程相比,與之配套的“小農水”——山塘、渠、壩等小水利設施,多是像眼前這樣,帶病執行,命運堪憂,阻塞農田灌溉的“最後一公里”,使得豐收水難以流到田頭。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