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超級農業強國> 第520章 第一份答卷(1/2)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20章 第一份答卷(1/2) (1 / 2)

五月初的壽光市,陽光耀眼。

壽光市,蔬菜播種面積高達80多萬畝,年產蔬菜40億公斤,被譽為“中國最大菜園”。

如果從高空俯瞰,只見密密麻麻分佈著成排成列的蔬菜大棚,蔚為壯觀。

“這裡種蔬菜,一個鎮就種一個品種。”嘉穀農資的杜為民,帶著齊政參觀菜地的表情活像一個農場主。

當然,某種程度上,兩人正在參觀的蔬菜大棚也算是嘉穀農資的“地盤”——這是嘉穀推廣國產蔬菜種子的主要基地,也是嘉穀農產品供應鏈的蔬菜採購主要基地之一。

“我們推廣的國產蔬菜種子,菜農現在的接受度如何?”齊政問道。

“現在的接受度已經相當高了。”

“剛開始推廣的時候啊,很不順利。”杜為民指著地裡一壠壠的茄子說道:“以前,這個蔬菜大棚種植的,都是荷蘭瑞克斯旺公司的‘布利塔’茄子;因為以前可選的國內品種,冬天不愛坐果,產量低,產量每畝地比進口品種低1000斤左右……”

國內的蔬菜花卉種子市場開放最早,造就了壽光、瓊省等世界級蔬菜生產基地的建設和繁榮,也造成了國民菜籃子的極大豐富和品質的提升。

優質種子給農民帶來實惠本是好事,然而,隨著市場份額不斷擴大,外資對我國種業的衝擊也開始不斷顯現。

“僅壽光就有瑞士、以色列等國的種子公司達三十多家。據最新統計,壽光市80%的蔬菜品種姓‘洋’,只有20%的菜農選擇種植國產種子。”兵馬未動,情報先行是嘉穀的傳統,杜為民對於自己要面對的競爭對手早就瞭然於心。

嘉穀農資進入壽光之時,面對的就是這樣一個局面:種子企業喜歡給國外種子做代理銷售,而國產種子並不受菜農的歡迎;同時市場上對蔬菜的收購也多以外國品種為主,誘導一部分農民不得不改用外國品種……

——在控制我國蔬菜種子50%以上的市場份額後,外資大幅提高種子價格,甚至出現了“1克種子1克金”的天價種子。以甜椒為例,國外種子公司生產1粒種子的成本只有1分錢左右,但在國內市場要賣1元錢,比黃金還要貴。

但即便如此,看重產量的菜農仍然不待見國產種子。

畢竟,國產蔬菜的種子很便宜,一畝地的種子成本可能也就幾百塊錢,但產值也只有平均六千元;而購買進口種子,每一畝地的成本四千元,是貴了許多,但是產值可以達到兩萬餘元,農民又不傻,合不來他才不買呢?

“所以我們對於本土優質種子的篩選,產量是第一個考慮的因素。即使如此,精挑細選的國產蔬菜品種,大多遜色於同品類的進口種子。”杜為民也略顯無奈道。

齊政微微點頭,他對於這種狀況是心裡有數的。

一個蔬菜品種的培育需要從各地選取材料,透過不斷雜交對其後代進行遴選,除了靠大量的準備工作和研究外,還需要在不同地區進行多年試種,此後才能大規模推廣。無數次試種、篩選等實驗,無不需要鉅額資金支援。

與嘉穀合作的科研院所,很多是綜合性農業科研機構,乍一看,每年的經費不算少,但除去人工支出後,再具體到某一個品種上,就很難看了。

這樣摳摳搜搜的投入,與國外種子企業大手筆的自費研發相比……你總不能奢求“小米加步槍”能每次都打敗“飛機加大炮”吧?

當然,不是說國產品種就沒有好東西。我國有些蔬菜種子在質量上是超過國外的,如毛粉番茄和長黃瓜,甚至目前市面上的一些國外種子也是在我國一些傳統種子的基礎上進行的雜交改良。但,總體來說是落後的。

“不過,加入我們的整合後,國產種子的短板大大得到了補強,綜合算下來,種植我們推廣的國產品種,收益也不低於種植國外品種,越來越多的菜農們才從心底接受了我們推廣的國產品種。”杜為民輕笑道。

對農民來講,他們很少考慮種子是哪個國家的,考慮的只是增產、增收。只有讓農民獲益,新品種就有生存的空間。

而嘉穀推廣新品種,從來就不是傻乎乎地吆喝“賣我們的種子啦”,而是手腳並上,一整條“研發育種推廣生產銷售服務”的產業鏈砸過來,簡直讓對手絕望。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