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嘉穀的種業協作攻關聯合體還沒組建起來,杜邦先鋒就已經察覺到了變天的危機。
“齊董,我聽說了嘉穀的種業協作攻關計劃,實話實說,杜邦先鋒對此也很感興趣。不知道我們有沒有合作的機會呢?”比爾倪博開門見山道。
“比爾先生說笑了,杜邦先鋒在全球設有一百多個研發中心,每年可篩選約300種新的自交系種子,測試800餘種新的試驗性雜交種子……哪裡會看得上我們這小打小鬧?”齊政打著太極說道。
比爾倪博迷了眯眼,嚴肅道:“不,我們是真的看好嘉穀主導的種業研發體系,也是衷心希望能參與到其中。”
不等齊政回應,比爾倪博緊接著分析道:“正是因為我們在全球都有著研發中心,有一點再清楚不過了——研究新品種是很花錢的,實驗裝置、實驗室、還有種植試驗需要的地、人,這都是需要巨大投入的。”
“當然,我知道嘉穀的營收不錯,但要支撐起這麼龐大的研發計劃,僅靠嘉穀一家是很難的。而我們杜邦先鋒,在資金、先進的實驗裝置上,都可以提供幫助。”
“而且,正如齊董你所說,我們在全球都擁有豐富的市場資源,也能幫助嘉穀將研究成果轉化……”
齊政不置可否,淡淡提醒道:“比爾先生,那你也應該知道,我國對於農作物新品種選育和種子生產,是對外資有限制的。”
比爾倪博一笑,“當然,我理解這一點。但杜邦先鋒從來就不追求控股,我們只要參股合作就行了……”
應該說,比爾倪博分析得不無道理。
正常來說,一個新品種的研發,少則幾年,多則十幾年,按照嘉穀種業協作攻關計劃的宏偉目標,投入肯定是巨量的。以嘉穀一家之力,是絕對無法長久支撐的。
如果齊政不是知道國家有意推動種子改良的聯合攻關,嘉穀的這一計劃可以得到國家的資源投入;如果齊政不是擁有“作弊”的手段,可以大大加快新品種培育的效率……說不定齊政還會考慮杜邦先鋒的合作提議。
但,也僅僅是考慮。
比爾倪博說得倒是好聽,不追求控股。但看看“登海先鋒”就知道了。
雖然中方的登海種業擁有51%的控股權,但公司的管理實際上是由杜邦先鋒操控。說白了,登海先鋒只是一個生產、加工和銷售的公司。名義上是中方控股,但核心技術、高層管理人員等都掌握在外資手中。
你說科研合作不一樣?
呵呵……
杜邦先鋒這樣的外資企業與我國科研機構簽訂合作協議時,都有“合作雙方有科研成果優先使用權”等類似條款,看似公平,但杜邦先鋒擁有的強大生產條件和豐富市場資源,往往能搶在國內科研機構前使用科研成果,形成先發優勢。
與虎謀皮能有什麼好結果?
齊政心平氣和地對比爾倪博說道:“比爾先生,嗯,有一點你可能不知道——我們的種業協作攻關計劃,涉及到轉基因農作物種子,所以,按照我們國家的政策,你知道的……”
“瓦特?”這就大大出乎比爾倪博的意料了。
中國《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規定,轉基因生物研發和轉基因農作物種子、種畜禽、水產苗種生產,是屬於禁止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