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們還在談論擴大農業規模化的時候,我們已經開始實踐農業分工分業的不斷深化了!”
這是馬教授在對南開市的嘉穀農業合作社調研中,認識到的嘉穀集團悄然推動的另一重變革。
農業產前、產後問題,就業務而言,大部分學者把它歸入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中。國際經驗表明,發展農業生產***業是解決農業勞動力非農化、老齡化的重要手段。
以美國為例,美國農業勞動力只佔總勞動力的2%左右,但為農業提供服務,如農機作業、產品加工、運輸,以及供銷、倉儲、資金借貸、保險、市場資訊等服務的人數卻佔整個勞動人口的10%以上,大大超過直接從事農業的人口。
中國嘛,嗯……還是看資料吧:國內農業就業人數佔總就業人數的36%左右,但農業總產值在GDP中所佔比重僅為17%左右,農業相關服務產業總產值在GDP中的比重更是僅有0.6%。
對比起來,就是100個人共同生活,我們國家需要36個人耕種養殖產出,另外60多人靠蓋房子、造工具來換取糧食,實話實說,小日子過得也不差。
但美國透過農業效率的提升,只需要2人從事耕種,另外98人透過建造、製造以及服務等等更多勞動產出,滿足100人整體的非糧食需求,整體上誰的生活豐富程度更嗨,誰的社會財富更多,還用說嗎?
問題在於,農業效率怎樣提升?
技術當然是關鍵,但農業服務產業也是重中之重。
——農業生產***,通俗理解起來就是為農業生產作業鏈條提供服務,讓農民更省錢、更省心、更省力氣。
馬教授特別注意到一個資料,加入嘉穀農業合作社的農戶們,差不多有一半轉入了農業生產***業。
這又是一個很有研究價值的點!
作為國家級的農村經濟研究專家,馬教授有著清醒的認識,農業規模化與農業服務產業是密不可分的——農業服務本就是一個規模化的產物,沒有規模化,農業服務的威力根本發揮不出來。土地新政出臺之後,可以說是為農業服務提供了發展的沃土。
所以他現在是一個調研,兩份研究!
……
“沒錯,農服行業是我們集團的重點探索方向!”面對像是撿到寶的馬教授,齊政輕描淡寫道。
馬教授強忍著翻白眼的衝動,你們這還是探索嗎?根本就是已經形成了一個農服產業體系好不好?
現在市面上的農服企業都是什麼水平?代收割服務、農機租賃、化肥農藥等農資供應……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一些重大、關鍵性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如病蟲害防治、水稻集中育秧、測土配方施肥等領域的拓展和新興服務組織的發育尚處於起步階段,專業化程度低,自身發展面臨瓶頸,無法有效帶動農戶。
相比起來,嘉穀農業合作社簡直是一個“龐然大物”,而配套發展起來的農服產業體系,你居然還說是探索?
“嘉穀的農服業務盈利不難吧?”馬教授問道。
這是農服產業的難點之一。由於農業是露天生產,屬低效產業,農民收入又不高,因此,很難透過提高服務收費來增加贏利。特別是近年來,燃油、農藥、勞力等農業生產成本大幅上漲,農業已進入高成本時代,使原本利潤微薄的農業生產***業收益更低,有的甚至無利可圖或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