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採石

王意密輕輕拍擊著從航燈機關裡盤繞出來的蟒狀霧笛,他揹著身子,看不見臉上的表情。援兵還沒有來,現在已經太晚。他俯下身去,奮力吹響霧笛,低沉悲愴的角聲在海上回蕩。“有船!”吳麻子突然站直了身子,他轉過頭來再說,聲音就平和了許多,“有船來!”

像是回應他的話,從敞開的塔頂傳進來幾聲斷斷續續的螺號,這是夜航船在對霧笛致謝。“王意密,”朱越說,“你的扶風營到底來是不來?”他終於問出這句話,又是捕蟹的季節,博浪沙外的海面上來來去去的都是蟹船。大猛咀上炊煙裊裊,許多的蟹船都要在這裡打尖休息,讓這原本空空蕩蕩的廢村忽然變得生機勃勃了。捕蟹人們也許不知道,大猛咀的人都去哪裡了?也許,他們根本就不關心——都是櫛風沐雨的海上男兒,誰沒有看過生死變遷?

天色將晚,博尖上的燈亮了起來。不是博上那座白塔,是博下新修的燈塔,形制與博上的燈塔頗為相似,但使的是北邙晶鑲嵌的燈頭,比原來不知道亮了多少倍。博浪沙這一帶的海霧多,原來的燈塔位置太高,海船常常看不見。重建青石這幾年,壞水河的水路徹底打通,燈塔的重要性也就益發突出,這第二座燈塔也迅速建了起來。

守塔人不是青石的城守——重建後的青石已經不再是“宛州十城”之一,當然也就不再擁有自己的城守。但他們過的日子與當年的城守並沒有什麼不同,一樣住在那幾間破舊的草屋裡,一樣在巴掌大的菜園裡種菜養雞,甚至一樣划著一條舊舢板去捕魚撈蟹。不過,他們不再每天爬上高高的博浪沙去點燃航燈。他們划著船去,去那座建在礁石上面的新燈塔。博浪沙上的燈塔,和廢棄的營房一樣被他們徹底遺忘了。也許他們都沒有意識到,高高的博浪沙上還有一座燈塔,他們來去都是海路,甚至不曾走過南暮山那漫長而美麗的山道,只有在到達和離開的時候,才會看見那座白石的燈塔吧?

博浪沙上的風聲呼嘯,燈塔的木門腐朽洞開,躲在裡面的白海燕被沉重的腳步聲驚動了,撲啦啦從門洞裡飛出來,好大的一片白影。獨臂的中年人喃喃地自語:“這便不認識了麼?嚇成這個樣子。”他身邊的少年好奇地問:“朱大叔,這些海燕原本認得你麼?”

朱越愣了愣,白海燕不過是三五年的壽命,住在燈塔裡的這些,也不知道還有幾隻是當年窩在崖邊草叢裡的小燕子。他自嘲地嘆了口氣說:“就算本來認得,少了一隻手,也認不得了。”少年搖頭笑道:“未必就是朱大叔模樣不同,只怕是住了豪闊的房子就看不起人了。”他的年紀不大,聲音清朗,這一句話裡卻頗有風霜的意味。

朱越深深凝視了少年一眼:“那也沒有什麼不妥,是不是?”原來這個少年是張羽狄的胞弟張思青,當年在淮安的商學裡讀書,逃過青石大劫。不過家破人亡,只剩下他孤零零一個,舊友故朋也多變了臉色,這幾年從一個富家子變成路護裡的馬伕,自然是頗有經歷。博浪沙七名城守,活下來的就朱越一個,也只有張羽狄還有這麼一個親人,意外相逢之下,朱越總覺得自己對他負有責任。這時候聽他慨嘆,只怕他意氣不平鑽了牛角尖。

張思青微微點頭,伸出手去摸那腐朽的門框,半晌才說:“是沒有什麼不妥。便是扶風營來得晚了,也沒有什麼不妥,這是各自的計量啊!指著別人總是不行的。”博浪沙一戰,他早聽朱越講了許多遍了。朱越苦笑道:“也說不上晚,只是……終於沒有什麼用處!”

張思青默然不語。確實來得不晚,赤旅進山的訊息早已傳進了南暮山,扶風營沒等霧笛召喚就及時向離青石最近的博浪沙靠攏,幾乎和回頭的赤旅同時趕到博浪沙。不過赤旅人數眾多,扶風營又辨不清博上情形,遲遲不敢發動。一直到海霧散去城守們退入燈塔,扶風營才在赤旅背後突擊,一舉消滅赤旅大部。這幾個時辰的待機,便是城守們的性命和朱越身上七處傷口和一條斷臂的代價。然而,博上的燈是一直亮著的。這就是朱越說“來得不算晚”的緣由——這一戰,為的不就是博上燈麼?

但是航燈不滅,又能如何?商軍沒有再次攻擊燈塔,倒是後方改變了主意。第三批來自淮安的糧船在壞水河口掉頭南返,那時候,博浪沙上的燈火還是亮的。那時候,守在博上的朱越和扶風營戰士們是如何絕望地大聲嘶吼,就好像船上的人能聽見他們的聲音。他們心裡清楚,青石陷落了,因為別人總是不可以指望的。可那些人,那些他們以為可以依靠的人是怎麼樣變成“別人”的呢?朱越不知道,他也不想知道。他知道的是,和他一起守在博浪沙的這些弟兄,也可以變成不能指望的“別人”。

但是他們沒有,一個都沒有。這就夠了!朱越默默地用單手開啟食盒,取出一壺酒來。山路顛簸,一壺酒灑出來快一半。他掂了掂剩下的一半,遞給張思青。張思青鄭重地把酒壺舉過頭頂,一杯一杯地斟滿,灑在白石的塔基上。灑過七杯,他轉向深溝的方向,又灑了一杯,那是給張羽狄的。博上的風這樣大,他的心裡卻是火熱一片。

他知道朱越為什麼帶他到這裡來,並不僅僅是為了祭奠他的兄長和那些與張羽狄一起戰鬥的人。朱越想讓他明白的,他都明白,但只有在這個地方,那些道理才變得這樣的振聾發聵:即使這世上有那麼多的不公和背棄,也還是有著這樣的一些人,他們也許平凡而渺小,卻始終履行著自己的職責,用生命實踐著他們的使命。只要相信這一點,他就能很好地活下去,比淮安天啟那些錦衣玉食的人活得更真實更痛快!

相信這一點的是現在所能看見的最古老的燈塔在寧州。這是理所當然的,羽人才是航海的先驅者。其實那不能叫做燈塔,只不過是壘石的火坑而已,只有在不好的天氣裡才會點上一把。這也是理所當然的。想一想,除去他們對於星辰的感知不算,巫人的海船上常常有著血統高貴的巫民,他們只要伸展開白色巨大的手掌,就能蜉蝣在天空上面。還有什麼更好的辦法來導航呢?那些真正精美的燈塔都在東陸,尤其是地中三海的東岸。

每一處的燈塔都能反映出當地的風土和資源。比如動港外小島上的七雪塔,那是一座七層木塔,雕樑畫棟。晉北地方寒涼,最出名的物產就是木材。因為天冷,樹木生長緩慢,材質細密,用於建築造船都是一等一的好材料。泉明則是鐵塔銅燈,號稱萬年。明國產鐵,鍛造工藝又是東陸翹楚,這座鐵塔的輝煌堪與遠古時候大商的星辰殿相比——然而星辰殿五所,如今也只留下兩處遺蹟,不知道泉明的鐵塔是不是真能夠屹立萬年。宛州海岸線上的燈塔是最密集的,這是因為宛州多山,地中三海是古陸下沉淹沒形成的,宛州海岸尤其崎嶇危險。

另一個原因則更加實在些:宛州重商,海運河運都是命脈。涉及交通,宛州商會向來肯下重本。官道就是一個例子。說到燈塔,從和鎮到青石,雖然燈塔的形制各異,卻都是石塔,近年又換上了水晶燈,用的燃油也都是鯨脂,這份氣派,也只有天元大內可以相比。但是商人們肯花本錢並不是因為愛慕虛榮,他們的理由很實惠:造一座塔花的錢,也許幾船貨物就能掙回來;可要是沉了一條船,損失的不僅是船隻貨物和海員,還有來去的時間,無論如何都顯得代價高昂。

人們說到宛州,往往覺得商人們重利輕義。其實真要是重利,又怎麼會完全輕義呢?對於眼光長遠的商人們來說,義利原是一體的。看燈塔就是一個例子,商人們建塔是為了牟利,可這些燈塔挽救了多少航海者的性命啊!若是雲州越州沿海能夠多建燈塔,從和鎮到夏陽的南洋海路也不會成為海運中最艱險的一條線路了吧?

額頭上微微有些發癢,文錦渡起手來拂了一下,溼淋淋的,原來出了好多的汗。抬起頭來看,日頭卻還是沒有爬上中天。沒有到正午,又不是夏天,為什麼會這麼熱呢?他有些心煩意亂,一時連口也幹了起來。

日頭真是很奇怪的東西,有時候它走得那麼快,有時候卻又走得那麼慢。文錦渡覺得自己已經在這塊臥牛石上坐了半輩子那麼長的時間,可實際上連一個上午都還沒有過去。他忽然很希望鈴鹿家門口的那塊大石盤就擱在眼前,那樣他就可以一格一格數著石盤中間那枚鐵針的影子。只要那影子挪到離紅線一格的位置,鈴鹿就會在門口出現了。每個月的初一和十五是採石的日子。正午時分,山上坳的採石人都會聚在臥牛石畔,然後鈴鹿就會唱著歌出現在香松林裡,蹦蹦跳跳地走到大家面前,揮一揮手,領著大家去響水潭裡採石。

採石的規矩在山上坳已經傳承了不知道多少代了,從來都不曾改變過。當然,在鈴鹿以前是風爺爺,在風爺爺以前是風太爺爺。風家祖祖輩輩都是山上坳的領路人,但在文錦渡的心裡,鈴鹿就等於領路人。從他第一次去響水潭那天開始就是鈴鹿領的路,在這以前,風爺爺的故事,他也聽長輩說過,但是那些傳說始終沒能在他的想像中沾上些許色彩,也就僅僅成為傳說而已。

鈴鹿從來都準時得很。等日頭到了正中,採石人的影子膽怯地蜷縮成腳下那小小的一團,鈴鹿的歌聲就一定會從香松林中傳來。最初文錦渡可沒有留心到這一點。臥牛石邊總是這樣的熱鬧,人們歡笑著,調侃著,打鬧著,鈴鹿的歌聲就在不經意中像穿透林子的陽光那樣滑了進來。不記得是哪一天了,他忽然看見鈴鹿從香松林中輕快地走出來,好像一匹活潑的小鹿,踏著日頭的節奏走到了大家的中間。從那時開始,文錦渡就越來越渴望這半月一次的勞作。不管採石人們談論著什麼樣的話題,他總是能在喧鬧的笑聲和言語聲中聽見那踩著松針而來的輕盈腳步。

“阿生,你又吹牛皮了!”他笑著重重地擂了鮑樹生一拳,耳朵卻機靈地支稜起來。然後,鈴鹿那雙甜蜜的眼睛就會閃爍在他面前。往往都是如此。

文錦渡一遍一遍地想鈴鹿的樣子,有時候是極清楚的,有時候卻又模糊。

鈴鹿並不美,就是在山上坳也有好幾個比鈴鹿更秀氣的姑娘。可是文錦渡想到鈴鹿的笑顏,就覺得一顆心都化了開來。

鈴鹿是小巧的。她穿著大紅的衣裳,面板白得好像羊奶一樣,頭髮又黑又長,軟軟垂在腰上。鈴鹿有著小小的臉盤、秀氣的小鼻子和尖尖的下巴。她笑起來的時候那雙小小的黑眼睛就眯成了兩段彎彎的睫毛線,滿山坳裡都是她清脆的笑聲。她的紅衣裳是用響水潭邊的圓仔花染的。所有的領路人都穿這樣的大紅衣裳,寬寬大大的,紅得好像晚霞一樣。這是為了方便繪影辨認。

可是鈴鹿穿著就是不一樣。很久以後文錦渡才發現,原來鈴鹿悄悄地收緊了那衣裳的腰身和下襬,走起來的時候柔軟纖細的腰肢和潔白的小腿都在舞蹈。這就是說,鈴鹿畢竟還是個愛俏的小姑娘。這讓文錦渡忽然生出一些縹緲的希望來,小姑娘要比領路人親切得多。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