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爭鼎> 兩陸過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兩陸過往 (2 / 3)

部落中的巫師首領被稱作巫薩,而整個草原上最偉大的巫師被稱為大巫薩,大巫薩所追隨的主君當然就是庫裡格大會的主人——庫裡格大君,因為那是盤韃天神告訴他、並讓他追隨服侍的最強大神使。

神話是如此,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大巫薩產生的實際過程是完全相反的,在任何一個時代,每一個想要意圖染指庫裡格大君寶座的部落,都會有一個巫薩站出來宣稱自己所追隨的主君是盤韃天神最強大的使者。

但盤韃天神囑意的無疑只能有一個,所以最後“事實往往會證明”那個憑藉實力獲得統治地位的庫裡格大君身邊的合薩才是最接近神的意志的,所以他無疑是最智慧、最偉大的,也就是大合薩的不二人選了。

因這個關係,在蠻族的政治體制中,王權與神權從來都是合一的。貴族們既壟斷了政治權力,也壟斷了宗教權力,不僅宗教首領由主君擔任,輔佐主君管理宗教事務的巫師也只能從部落中大姓氏族的貴族子弟中選取。有才能的貴族子弟跟隨著巫師經過多年的經文和秘術修習,直到他的老師死後,才能繼承巫師的稱號。

而這些貴族子弟中氏族背景最大的才有資格跟隨巫薩學習並繼承巫薩的位子,由於巫薩一般不會由部落主君的本族中產生,所以部落中第二尊貴的位置往往與部落內部的政治交易緊密相連。

從東陸人的眼中看來,草原人並沒有完整的職官制度。

庫裡格大會確認各部落的疆域,再由部落主君將部落的人口按千戶為單位分配給本部落的各個氏族,小氏族則往往會選擇共同生活,而大氏族的族長還會繼續按照家系進行進一步的劃分。

掌管千戶的便被封為千戶長,其中再細分為十個百戶,除千戶長直接統治一個百戶以外,另設九個百戶長。

同樣,每個百戶也會分為十個十戶,設九個十戶長。

這樣,就實現了生產、行政、作戰合一的領戶分封制度。

平時,他們就在各自的領地上放牧、圍獵、繁衍生息,戰時就能迅速凝聚成一支龐大的軍隊。

部落主君會另設一名或幾名萬戶主持軍務,所以,萬戶僅僅只是軍事統帥。而大的部落中,往往會出現統治數個千戶的大氏族,他們的族長一般會被封為汗王而不是萬戶。

汗王並非世襲,若汗王死了,他的兒子只能繼承他的土地和人口,卻失去了爵位。只有一種汗王能夠把爵位傳給自己的子孫,那就是大汗王,能獲得大汗王爵位的,要麼是獨一無二的武士,要麼是曾經在存亡關頭挽救過碩風部的人。他們會獲贈一件信物,作為大汗王身份的象徵。

碩風部大汗王的信物是白色的貂尾。

同時,主君還會有一支專屬的親衛部隊,他們駐紮在主君的帳殿周圍,護衛主君的安全。親衛部隊完全從親貴子弟中選拔,他們的指揮官也是主君絕對信賴的武將,他們往往是和主君一起長大的伴當。

部落中能稱為文官的一般只有兩種人,即“古蘭亞”和“蔑兒赤”。

古蘭亞翻譯成東陸語即斷事官,蠻族部落沒有固定的律法,除了《鐵沁圖說》和《石鼓卷》等典籍中流傳千年的“規矩”外,主君的敕令就是法律。

古蘭亞就負責根據這些規矩和敕令處理部落內的庶務,由於手中操著生殺大權,古蘭亞的地位十分崇高,一般會由各氏族首領公推一名德高望重、有智慧的貴族擔任。

蔑兒赤最初是“傳令人”的意思,即是親衛中專門負責傳達主君敕令的人。

後來逐漸開始輔佐主君處理一些基本的政務,便演化成事務官,東陸語又稱為“帳隨”。

蔑兒赤中又有負責冠服、弓矢、食飲、文史、車馬、廬帳、府庫、醫藥、卜祝、牧羊等等事務的分工。

儘管是相關事務的負責人,但蔑兒赤並不像他們的東陸同行那樣享有崇高的地位,他們充其量只能算作主君指令的執行人,甚至除了包吃包住以外沒有任何薪俸,但這對於蠻族子弟來說,也是崇高的榮耀,況且若是在政務中有極為出色的表現,也是有可能獲得土地和人口封賞的。

蠻族的形勢體系根據古老的歌謠《遜王傳》的記載,遜王率領的察沁部落統一草原的時候,瀚州大地上除了察沁、瀾馬、陽河、朔北、九煵、沙池和瀛棘七個最大的部落,還有一百多個小部落。

遜王宣佈召開第一次庫裡格大會,用了兩百多個最快的騎手,他們每人帶三匹馬,兩匹用來換乘,一匹用來馱著乾糧、肉乾和淡水。他們聚集在遜王的帳殿外,將遜王的命令背熟,然後便出發離開部落,日夜兼程地趕路。這些信使中只有一半人在出發前有明確的目的地,其餘的則要深入遼闊的草原,尋找未知的部落,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沒有回來。

接到信的部落都尊敬遜王,他們的主君帶著自己的侍從從四面八方紛紛趕來,參加這次蠻族史無前例的大聚會。

“我們是來參加遜王的大會的”,只要這樣說,沿途就不會遭到任何部落的攻擊。據說最近的部落只要一天就到了,最遠的部落則要走兩個月。

不斷有各部落的主君帶著他們的侍從趕來,遜王就讓他們在自己的帳殿周圍支起帳篷,每天開宴會,用美酒和肥羊款待他們。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