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上午,才過了十一點。
漢州唯一的重點高校東南大學,就開始有學生陸陸續續從教學樓裡走出來,安靜的校園也變得熱鬧非凡,到處充滿著青春飛揚的活力,說明了一句流傳很久的段子,年輕就是好。
大學的課程並不太緊,很多時候週五都只上半天。大學生的思想和生活方式都是走在前列,每到了週末雙休,總是能夠想出稀奇古怪的方式去對待四年的大學生活。
學校圖書館外面,由312寢室和東南大學共建的學生創業專案便民腳踏車,又到了一週一次開啟車棚外面的投幣箱收錢的時候了。
劉志華和張成兩人去了遠一點的教學,張彪和他女朋友李可承包了圖書館片區的四個車棚。萬豐則是和他的妞兒王小艾負責食堂和學生宿舍八個車棚,還有一對就是陳軍和他的體育系女朋友夏燕兩人負責體育館以及三個大操場。
經過一年多的發展,東南大學裡面的便民腳踏車已經發展到了三百輛之多,車棚也在學校各個角落安裝了三四十個。比起初期的一百多輛便民腳踏車,這個專案,幾乎已經成為了東南大學領跑全國任何高校的一個具有獨特創意的學生創業專案,甚至被教育部門列舉為全國大學生創業典範案例。
因為受到學校以及省裡面甚至國家教育部的關注,便民腳踏車就開始從團體創業滲透到公有性質的團體了。
每到週五,由學校學生會和建立便民腳踏車的312宿舍共同派人統一組織在車棚外的投幣箱收錢。
便民腳踏車在東南大學已經盛行了一年。每個月除了拿出百分之二十的總利潤給學校支援貧困學生助學,又拿出百分之二十用來當做腳踏車執行維修費用,剩下的百分之六十,隨著規模的增大,一個月的純利潤已經超過了兩萬塊。
這個創業專案,在東南大學徹底火了起來。以至於就連學生會的人,都開始在眼紅這個專案,甚至隨時都想從312宿舍手裡搶過來的打算。
南方的春天,很多時候是雨季。
天上下著小雨,陰綿綿的,但絲毫不減弱正在圖書館外面,一個腳踏車棚收錢的張彪的熱情。
車棚外,用來讓使用便民腳踏車的學生自覺投幣的綠皮箱已經開啟了,一個學生會派過來監督的成員,盯著張彪和他女朋友李可從鐵皮箱裡面把錢掏出來。
數額雖然小張,但是積少成多啊,而且一個車棚一個周平均兩三百塊,這筆錢已經是一個普通學生半個月生活費了。
學生會不止一次,想要從這些人手裡面把這個專案奪過來,只是沒有說,但已經在計劃中了。相信學生會出面,這群人,應該是要放手把管理權移交過來的。
“快點,快點,我要趕著去參加一場面試。”
負責監督收錢的人姓黃,比張彪他們高一屆,一想到這個寢室每個月有兩萬塊到賬,黃姓同學就巴不得學生會給收回來,自己要是負責一片區域,還能賺些油水,不然像他現在這樣,還要出去找份工作渡過畢業。
如果不是腳踏車專案是和學校合作得到學校的大力支援,這些由學校派出來監督的學生會成員,張彪鳥他們管求。
反正他不急,就當是每週五和女朋友一邊散步一邊收錢,如同在自己地裡面收穫果實一樣開心,要的就是這個過程。
把圖書館外面的車棚和挨著不遠處一個籃球場下的車棚裡的錢都收完了。儘管學生會的人催他快點,但是張彪一點兒都不急,反倒是找個了避雨的地方,和他女朋友一起坐下來休息。
旁邊學生會黃姓學長就不耐煩。他要參加的面試很重要,但是又不能直接和對方撕破臉皮,交代了兩聲,告訴張彪把錢收好之後,做好統計告訴他就走了。
張彪沒鳥他。這傢伙只是一個監督而已,空氣罷了。
學生會的人剛走沒多久,在避雨的地方休息的張彪,就聽到了褲兜裡的電話響了。
他以為是寢室其他幾個哥們已經完成任務,準備在電話裡說,大家今晚去整一頓好的。
拿出手機一看來電顯示。
“老五?”
陳楚良很少和他們打電話。
張彪以為是什麼急事。趕緊把從鐵皮箱裡面收到的錢交給自己的女朋友李可拿著。
自己站起來道:“老五?難得打一次電話回來啊。”
這句話是玩笑話,不過,自從陳楚搬出去之後,很少聯絡是真的。
燕京,海定區北三環,靠近軍事博物館一帶的行車道上。
在聽到張彪的聲音出現在電話裡之後,陳楚良愣了片刻,才笑道:“難道沒事兒就不能給你打電話嗎?”
張彪笑著說:“能,當然能。現在在哪兒?今晚有空沒,大家聚一聚。”
聚會恐怕是不可能了,他還在燕京呢,陳楚良問:“其他人呢?”
張彪說:“都被打散到各處車棚收錢去了。老五,還別說,現在我們312,是整個東南大學最牛比的一個寢室,有多少學生羨慕我們都還來不及。我告訴你,我們現在寢室可以拿出來活動的經費,除開支援老四劉志華那一份,差不多還有八萬元剩餘,我們打算畢業前拿出一部分錢,去環球旅遊,想想就美滋滋。”
陳楚良知道張彪說的就是當初為了幫助劉志華,在學校裡面搞的那個便民腳踏車專案。看樣子,這個專案,還真在學校裡面做的順風順水,而且收入也頗為可觀,大家連畢業環球旅遊都想好了。
想來也是,還有兩年就畢業了,時間說長也不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