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作為,簡單好記,不管是見報還是大眾口口相傳都不覺得繞口。
蕭平在電話裡說沒問題,其實早該這樣了,有利於公司的對外宣傳以及管理。
畢竟現在公司產品增多,分公司也多了兩家,已經有必要把這幾家公司匯總在一家公司名下進行統一的人事和技術管理。
至於具體事宜,蕭平說他接下來去處理,爭取儘快拿出一個方案。
而母公司的名字,蕭平也覺得“有為科技”聽著琅琅上口,一聽就是幹大事的招牌,對這個名字無異議。
……
另外一面,同樣是下屬給大老闆打電話,釋出會剛剛結束,搜狐的張老闆,就接到了一線員工何超給他打來的電話。
何超在釋出會上提出的三個問題,正是張老闆希望得到對方解惑的不明白之處。
通話當中,何超原封不動把蕭平的回到,告訴給了張老闆。
燕京,中關村,搜狐公司總部。
張老闆聽完何超的轉述。掛掉電話之後,用辦公桌上的內部電話打到了公司技術部負責人那裡,通知他來這裡開會。
搜狐自從在納斯達克火爆上市之後,六個月過去了,股票已經跌破發行價,甚至快逼近一股十美元的白菜價,不過比起後面上市的新浪網易,搜狐佔了一個在股市好的時候搶先上市的好時機。相對而言,比起另外兩家做門戶新聞網站的網際網路公司,搜狐在網際網路泡沫時代,還能打斷骨頭堅持生存。
不過,也堅持不了幾個月。
畢竟。資本不青睞搜狐,一但搜狐的股票繼續暴跌,就已經到了破產邊緣,張老闆也很著急,幾乎二十四小時都在想出路。
不過,好在,張老闆從另外一個年輕人的發展軌跡看到了曙光。以至於對這個年輕人做的每一件事,張老闆都會花很大的心思去琢磨。
張老闆的桌面上擺著兩份資料。
一份是同為門戶新聞網站的死對頭新浪,網易最近的發展情況評估。
一份就是關於某個年輕人,旗下多家公司的調查。
張老闆發現,對方不但涉及網路遊戲,還涉及了一款以社群服務為主的貼吧產品,以及和中關村一家叫百度的搜尋引擎公司合作,還有那個連自己都看不懂的第三方支付和一款即時通訊軟體YY。張老闆一直不明白這兩樣產品前途在哪裡。但是對方偏偏沒有涉及如今最吃香的門戶新聞網站,不知道是看不上還是沒精力,對此人的網際網路思維琢磨不透。
技術部得負責人還沒來,張老闆獨自一個人站在辦公室看著窗外燕京的秋天,灰濛濛的和他的心一樣。任何一個網際網路大佬都有如履薄冰的時候,張老闆也不例外,最近掉髮嚴重的他真希望網際網路泡沫經濟馬上就回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