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波府外的一處小山坡山,衣著樸素的馮興平、馬存庸師徒二人正在這裡燉魚湯吃。
師徒倆坐在吊鍋旁,一邊添柴,一邊交流著。
“師傅,現在看來,平波府大難臨頭,絕無幸理,我們該如何是好?”
對於徒弟的說法,馮興平也很是同意。
對抗烏魚王,那真是想都不敢想的事,虧這些傢伙有這個膽量。
“平波府這次在劫難逃,估計元大人也會跟著一起陪葬,他的浩然正氣估計我們是拿不到了,只能放棄啊!”
“就這麼放棄了嗎?”
“不然還能怎麼辦呢?”
“可是當今亂世,禮崩樂壞,有君子之風的人大量減少,能有純正浩然正氣之人,更是少見,拿不到浩然正氣,我們的《愚頑天書》修行不知要拖到什麼時候......”
馮興平聞言,也是嘆息: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我們不可能留在這裡送死。
這等生死存亡之時,還是明哲保身要緊。
我們要是出事了,‘愚頑天理’之道,可就斷了。”
“那師傅,我們下一步去哪兒?”
“......當年你師祖逝世之前曾留下幾句讖言:
天資有礙難,撞牆亦不還。
痴妄原不改,平庸找愚頑。”
“這詩什麼意思?”
“你師祖對我說,其實我等在修行‘愚頑天理’之道上的天賦都不夠,因此只能修人賢、地道兩法。
若是能尋到有修‘天理’之姿的人,則我派可興盛矣!”
“天資有礙難,撞牆亦不還。
痴妄原不改,平庸找愚頑......”
馬存庸將這幾句再念一遍,問道,
“師祖留下的這幾句,就是找那有‘天理’之姿者的指引嗎?”
“不錯,其實我帶你出來,不但是為尋找浩然正氣用來修行,也是為找尋‘天理’之姿者。”
“那師傅可有眉目了?”
“如今我們走過了禹州、贛州、璞州、慶州以及瀧州,都沒有找到。
下一站就去平州吧!”
“平州。”
“對,平州那邊有一個名聲頗大的白先生,此人身上當也有純正浩然正氣。
就算找不到‘天理’之姿的同道中人,也能順道試一試得到此人的浩然正氣。”
馬存庸聞言,也是眼前一亮:
“說起來,這位白先生的名聲比元大人還要響亮的多,他的浩然正氣應當更強。”
正說著,卻見鍋裡的魚已經煮好。
師徒倆正要端碗動筷子,卻聽一個年輕男子的聲音傳來:
“兩位在此吃魚,不知可否舍些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