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聽了宋之閔之言心下大為震驚,自被貶房州,自己可謂是戰戰兢兢,整日閉門謝客,更不敢有一句妄言。這宋之閔自神都而來,那宋之問是朝廷進士,因相貌出眾、儀表堂堂被皇帝選為宮廷侍臣,是皇帝的心腹之臣。宋之問,卻也生得是一表人才,相貌堂堂,才華橫溢,只是此人為求榮華,一味討好薛懷義,李顯是非常的不喜歡宋之問。
宋之閔環顧了一下四周,李顯看他環顧四周是想支走別人,只是這宋之閔是宋之問堂弟,如果這宋之閔的品行和宋之問一樣,支走他人卻是下下之策。於是李顯對宋之閔道:“此處沒有外人,只有我妻兒,你有話儘管說便是,不必顧慮。”
韋氏、李重潤、李仙兒、李仙仙、李仙蕙、李裹兒也都側耳靜聽,想要聽聽這宋之閔搞得如此謹慎到底是要說什麼事。宋之閔見李顯並沒有將眾人辭退,於是對李顯道:“我在神都偶然聽到有人對我堂兄宋之閔道:‘此次之事若成,你我皆萬人之上,若是不成,便將此時嫁禍與廬陵王兄弟,反正太后早就想除去廬陵王兄弟了。’我在暗中聽這話十分震驚,便連夜找到家師,將這事告知了家師,家師聽了此事,便與我立即動身,前來房州想要告知殿下,只是不知是走漏了訊息,還是怎麼回事,一路上我與師傅二人便一直遭到賊人追殺。”
李顯聽了此事,心裡暗暗叫苦,只道是自己兢兢業業,卻也被能人惦記著,更不想自己的母親卻似如此心狠,早就聽聞先太子李弘、李賢皆被親母所害,那李弘、李賢乃是李顯的兄長,都是武后親生,卻不想會有如此下場,萬幸是自己並無經天緯地之才,否則只怕此時也與兩位兄長一般慘遭毒害了。
武則天與高宗誕有四子二女:
長子李弘,此子性情寬宥,謙遜仁義,實是治國之才,深得高宗與朝臣信賴。而其卻對其母專權十分不滿,多次違背母親的旨意,武則天為了清除障礙,將李弘用毒酒秘密謀害,享年二十四歲。死後高總傷痛欲絕,追封其為帝,諡號“孝敬”。
次子李賢,太子李弘死後,李賢被封為太子,才思敏捷,自然也成為了武則天的絆腳石,於是武則天以圖謀不軌為由,將其廢為庶人,被貶巴州。後傳言被武則天秘密殺害,享年二十九歲。死後追封章懷太子。
三子李顯,李賢被廢后李顯繼任太子,後繼位登基,李顯只做了兩個月的皇帝就被武則天找藉口廢為廬陵王。
四子李旦,李顯被廢廬陵王后李旦繼位,李旦卻是武則天的傀儡皇帝,武則天甚至都不讓李旦參與朝政。後武則天廢李旦,親自稱帝,改國號大周。
長女安定公主,武則天還是昭儀時,為了與王皇后爭權,武則天將自己新生不久的女兒親手掐死,隨後嫁禍給王皇后。後追封安定公主。
次女太平公主,深得高宗與武則天之寵。八歲時,太平公主以替已經去世的外祖母榮國夫人楊氏祈福為名,出家為道士,雖名為出家,太平公主卻一直待在宮中。後吐蕃國欲與太平公主和親,高宗與武則天不願女兒遠嫁番邦,於是為其修建太平觀供其居住,又以太平公主已經出家為由拒絕了吐蕃和親。
韋氏聽了對李顯道:“殿下此時更應事事小心,切不可疏忽大意。只是不知那夥賊子是想做什麼陷害殿下。”
李重潤問宋之閔道:“宋兄可知是何人密謀要害我父王?”
宋之閔搖搖頭道:“我只是在屋外隱隱聽見這些話,也不知道是何人密謀,只是我堂兄宋之問卻是參與其中。而我的不辭而別,更是讓其心生恨意,一路上這許多的截殺恐怕就與他們有著脫不開的干係。”
李仙蕙見宋之閔仁義,便對宋之閔謝道:“感謝宋公子冒死傳信!”
宋之閔連忙對李仙蕙道:“仙蕙姑娘客氣,只是我那堂兄實在不是什麼仁義之人,如此作為,是將我宋家推向深淵,讓我宋家背上那萬世罵名,我也只不過是盡了忠孝之本分而已。”
李顯便問道:“難不成是那薛懷義?”
宋之閔有些驚訝的對李顯道:“那薛懷義早就被皇帝陛下賜死了。”
李顯聞言也是十分感慨,那薛懷義是皇帝寵幸之臣,仗著皇帝的寵幸,橫行霸道,卻不想最後也落得個如此下場。
李顯辭退了宋之閔,宋之閔行禮告退,走前又看了一眼李仙蕙,李仙蕙見宋之閔看她,當下臉又紅了起來。辭退宋之閔後,李顯對韋氏道:“難道是武家的人?那武家的早就覬覦我李家江山了。”
韋氏聽到李顯說可能是武家的人,也心生懼意,每次皇帝派人前來探視,李顯與韋氏都是驚慌不已,韋氏也深知武則天的手段。
李裹兒道:“父王卻也不必如此驚慌,想必此事是那些賊人蓄謀已久的,怕是躲也躲不過去。”
李仙仙道:“武家在朝中勢力龐大,此時我們應該與武家交好,縱然是賊人陷害,若是武家之人力保父王,興許父王能夠逃過此劫。”
李顯聽了李仙仙的話,連連點頭,對李仙仙道:“仙仙所言有理,你速去將裳春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