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神武夢長恨歌> 第一卷 房州十二年 第四章 贈劍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卷 房州十二年 第四章 贈劍 (2 / 2)

李裹兒笑道:“我一直以為重潤哥哥氣盛,實在想不到,那老僧如此厲害,把重潤哥哥也是治的服服帖帖的!”

李重潤白了一眼正在一旁偷笑的二女,說道:“我說我們還是不要將此事告於他人,包括父王和母親。”

李仙蕙與李裹兒相視一笑,李裹兒道:“本就不該告於他人,這是我們三人的秘密。”

自此三人研習劍術卻也更加努力,因為三人在老僧手中遇了挫,方知平日引以為傲的劍術卻如雛鷹展翅,難以翱翔於天地。

三日之期轉瞬即到,當晚三人便早早地對李顯與韋氏道了安,各自熄燈睡去,眾人皆以為三人白日習文弄劍乏倦了,也不多問,不多時也都各自睡去了。

子時將近,三人各自從房中悄悄溜出,輕手輕腳關上房門,生怕驚醒了守夜之人。

三人施展平日之所學,將那身法騰挪,腳步放得是輕之又輕,躡手躡腳來到後院之中。

三人到時,卻見老僧還未到此,心裡卻不免有些疑慮。

剛到子時,只聽得如燕子掠空之聲,三人抬頭細看,不見有任何飛禽掠過,再回頭時,只見那老僧已站在了他們面前。

這子時夜半,見面前猛地出現了一個人來,驚得李重潤三人皆向後退去,那李仙蕙與李裹兒正待要出聲,那老僧便輕輕拍了拍二人的肩膀說道:“三位小施主莫要驚慌,是貧僧前來赴約。”

李仙蕙與李裹兒也非常人,稍加反應,便止住了心神。

李裹兒略有不滿,嘟囔著小嘴對老僧道:“你要嚇死我啊?神不知鬼不覺的。”

老僧輕輕揮手,示意李裹兒不要大聲聲張。

那李裹兒也非小氣之人,又見老僧確實前來赴約,心裡也沒了怨氣,倒是萬分期待老僧三日前所說的有禮相送。李仙蕙與李重潤也是滿心歡喜,萬分期待。

只見那老僧緩緩從背上拿出三柄劍來,問三人道:“小施主以為劍為何等兇器?”

李裹兒道:“劍本身並非兇器,傷人的不是劍,而是用劍之人心,劍品則是人品。”

李仙蕙道:“裹兒說得對,劍道即人道,莊子曾以天子之劍、諸侯之劍、庶人之劍說趙文王。無為之道,方是劍之正道,順其自然,才是正道!”

李重潤又道:“劍在人為,荀子曰:‘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我太宗皇帝也常以此言自勉。劍為水,則用者為舟,劍既可傷人,更能傷己。”

那老僧聽罷微微點頭,隨即便將那第一柄劍出鞘,李重潤三人藉著月光近前細看,只覺得此劍看似樸實無華,卻有一道威猛凌厲之氣藏於其中,再看那劍,長三尺,劍柄上雕著重山巨嶽,翻滾汪洋,又有一龍影深隱於其中。再看劍鞘,刻有千重山萬里海,宛如一副山河乾坤圖,包羅永珍。

李重潤見此劍心中大喜,實在是特別喜歡這柄劍,老僧將劍合上,遞於李重潤道:“此劍名為‘藏龍’,乃南海深處隕鐵所鑄。小施主身份特殊,卻應去了‘龍’字。”

李重潤點點頭首道:“恰有詩曰:‘平生一顧念,意氣溢三軍。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劍文。弓弦抱漢月,馬足踐胡塵。不求生入塞,唯當死報君。’既如此,此劍便叫‘星合’如何?”說完李重潤饒有興趣的看著老僧。

老僧自是知曉此詩出自何處,又聽得李重潤以此詩命名,心下有著幾分歡喜,同時也暗自讚歎這三名少年之聰慧,當即笑道:“劍已贈與小施主,至於取什麼名,那就是小施主自己的事了。潛龍勿用,天星合劍文,好個星合,不光去了藏龍之諱,卻也暗合小施主之志,好名字!”

李重潤見老僧並未否認,心中便明瞭七八分:此人正是當日駱賓王。

老僧又將第二柄劍出鞘,只見此劍劍身卻顯得較為纖細,長二尺三寸,劍柄乃是桃木製成,上雕著桃花朵朵,美不勝收,此劍出鞘,更有桃花香隱隱飄來。再看劍鞘,也是桃木所制,其上紋路花枝亂顫,亂而不雜,好一派陽春三月桃源之境。

老僧將劍遞於李仙蕙道:“此劍身乃崑崙之巔萬年精鐵所鑄,輔以千年桃木,沉香而不膩。此劍名為‘桃妖’。”

李仙蕙接過劍,喜道:“此劍既然以桃木為輔,名為‘桃妖’也十分在理,只是‘妖’字太過於邪魅。《詩經》有云:‘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不如就叫‘桃蓁’,蓁者,草木之盛也。”

老僧輕捋長鬚而笑道:“此劍改名‘桃蓁’確實不錯,少了萬年桃木之妖氣,多了蓁蓁向榮之氣,好個桃蓁,好名字!”

老僧又將第三柄劍出鞘,只見此劍短小柔軟,劍身如柳葉般纖細,劍長二尺三寸,劍柄上雕著兩個翩翩起舞的女子。再看劍鞘,只見劍鞘上亦是一群女子翩翩起舞,卻是神態各異。看那些女子裝束扮相,卻也不像中原之人。那劍與劍鞘卻都是十分柔軟。

老僧將劍遞於李裹兒道:“此劍乃是漢時樓蘭巧匠用西域柔鋼所鑄,相傳劍名為‘蘭葉’,此劍說鋼非鋼,說柔非柔。”

李裹兒接過那柄軟劍滿心歡喜道:“此劍雖出自西域樓蘭,‘蘭葉’之‘蘭’卻不似此劍之形,而柳葉象形則更為恰當,若是叫‘柳葉’卻也失了雅興。《離騷》有云:‘張咸池奏承雲兮,二女御九韶歌。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不如就叫‘湘靈’吧!”

老僧嘆道:“真是少年可畏!湘靈鼓瑟,隨樂而舞,好個湘靈,好名字!”

李重潤三人各自為劍取了名,都滿心歡喜的感謝老僧贈劍之恩。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