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試的批卷流程跟秋闈一樣,都是卷子先放進保卷室,然後待到今天在三位主副主考官的見證之下,一同取出來批卷。
批卷時,仍然是三位主副考官跟所有閱卷官共聚一堂,並不被允許單獨去別房批卷。
而糊好名的試卷,依舊是被分成數等份,然後在三位正副主考官的監督下,抽籤決定閱卷官批閱哪一份。
然後在批卷的過程,閱卷官認為的高分卷,提交到主考官那裡再次閱卷,當然最開始的時侯,沒有那麼多薦卷,兩位主考官也會走動著看看其他的卷子。
在這樣緊鑼密鼓的閱卷工作中,時間很快就過去二天。
這二天中,出現了十數份讓兩位主考官都點頭認同的文章。
第三天,一如前兩天。
閱卷公堂之內,閱卷官們遇到不錯的文章,會一臉滿意的說著不錯不錯,遇到有爭議的文章,也會跟其他閱卷官一起討論。
包括偶爾遇到文采驚豔的文章,也有閱卷官發出稍大的讚歎聲。 ❇s✯h✦uge.✪info
這都是允許的。
公堂上禁止的是考官拆看糊名,改卷的作弊行為,而只是批卷問題是可以討論的,並沒有要求閱卷官在閱卷過程保持啞巴一句話都不說。
畢竟適當的討論,是負責的表現。
要知道,每名閱卷官是要為自己所批閱的卷子負責的,尤其是天子腳下的會試,那可是馬虎不得。
絕對不是憑心情自己想打多少分就打多少分的,因為會試放榜之後,在之後的半個月內,落榜的考生可去禮部那邊查閱自己的考卷。
若是對自己的得分有異議,是可以申訴上告的。
如果上告成功,真的是一篇文采出眾的文章卻被打了低分,那麼批閱這份卷子的閱卷官是要受到相應懲罰的,輕者罰俸祿影響上升,重者直接被降官。
如此,每一位閱卷官自然不敢敷衍了事的亂打分數。
就像當初的鄭明哲,他有心讓鍾書毓不中,但他也只敢相應的打低一點,絕對不敢給出零分,十幾分這等操作的,畢竟一箇中等偏上的分數還可以解釋這篇文章哪裡不入他的眼,他打這個分數的理由,太離譜了肯定就糊弄不過去了。
當然,雖然有這樣的規定,也不是說落榜的學子每一個想去上告就去上告。
因為如果你的文章的確一般,你卻認為自己當奪會元,非要去上告,如此一經查實後,那麼上告的考生就會被處罰,嚴重鬧事者,甚至會剝奪舉人功名,永久取消科舉考試機會
所以這考後查卷一事,是雙方制約著的。
因此本朝以來申辯成功的學子,都是張嘴可數的。
可以說,當初鄭明哲敢那麼做也是因為他跟知府公子有勾搭,篤定就算鍾書毓去查捲了也鬧不大,因為會被壓下來。
誰知道鍾書毓不但高中瞭解元,反而神操作的在放榜大典上告人作弊,殺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當然這事都是前話了。
如今的鄭明哲不但被擼去了官位,還被髮配到邊疆,可以說徹底毀掉了仕途,除了改朝換代,再也沒有機會入朝為官了。